市场的成熟需要成熟的投资者,只要坚信长期向好,在低谷中坚守理性投资、科学配置资产,提高风险意识,就能够共享经济增长红利,获得预期回报。
本文给大家分享一位基民长期持有基金的真实故事和“养基秘诀”。大家有没有看到过这个帖子,“朋友妈妈买基金传奇”,该网友贴出了朋友母亲持有某只混合型基金的收益——2009年以8.5万元买入了一只基金,经过12年的时间发酵,最终变成了139万元,涨逾15倍,这惊人的收益率,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中国证券报》采访了这个基民和她的女儿,其中谈到母亲2003年就开始接触买基金,也并没有忘记自己有买过上述提到的这只基金,因为前几年还会通过打电话查询该基金净值,并且在2年前就发现基金资产涨到了近60万,当时非常开心,但也没考虑过卖出。
在那条帖子下方,很多人网友们关心母亲15倍收益的“养基秘诀”,而女儿认为就是长期持有:“我妈妈的基金都是拿很久的,她觉得基金是长线投资的,一直这样跟我说”。
而这位母亲是怎么选出这只基金的呢?母亲表示,她最看重基金投资方向,也非常关注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发现,普通基金投资者造就出“传奇”的基金收益,靠的不一定是非常专业的投资金融知识或者每天研究市场走势,而是与时间交朋友,坚持长期做正确的事,尤其是当下面对短期波动带来的回撤,我们更应该借鉴上述母亲的做法,坚持长期持有,淡化短期波动。
但是,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持有基金并不意味着“躺赢”,期间遇到的挑战会有很多很多次,据数据统计,以偏股型基金为例,过去十年(20140205—20240205)累计涨幅高达54%。不过从走势可以看出,其上涨之路并非“一马平川”,而是不断震荡、高低起伏,可整体还是呈现上行趋势,但假如投资者在某一次回撤的过程中放弃了持有,或许就难以获得丰厚的胜利果实,更何况,短期波动在A股市场是非常常见的。
但问题来了,面对回撤,各位投资者如何“反人性”长期持有呢?
1.理性面对市场波动,正确认识权益市场的中长期价值
市场宽幅波动也孕育着投资机会,当前对市场中长期变现仍保持乐观,尤其是估值与业绩相匹配、且业绩在经济恢复进程中具有良好弹性的板块将成为新晋关注焦点,同时在经过充分的调整后,一些优秀的白马龙头长期看也可依靠业绩的成长逐渐消化掉前期的高估值。
2.做好资产配置,通过分散投资和均衡配置来平滑波动
资产配置我们一直不陌生,在震荡的市场更能显示出它的意义。把资金分配如股票类、债券类、商品类等不同的大类资产上,形成自己的“投资组合”,也许可以走出相对平滑的收益曲线。也就是俗话说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基金投资中,尽量避免过度集中于某个行业或主题。
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可参考小编往期文章!
3. 采用基金定投或分批买入的方式阶段性参与
市场波动加剧,基金定投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参与方式。通过时间来熨平短期波动,在市场波动加大的过程中通过分批、分散买入来达到摊薄成本、平抑波动的效果,相信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