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恒生指数大幅高开,持续上冲,截至收盘,恒生指数大涨2.7%,报收29642.28。2021年以来,恒生指数已累计上涨9.45%。其中,恒生能源业、恒生资讯科技业、恒生工业、恒生电讯业和恒生金融业累计涨幅超过了10%。恒生指数的连续大幅上涨离不开大陆投资者的踊跃资金投入。据Wind数据,截止1月19日下午收盘,南向资金净流入额达265.93亿港元。其中,沪市港股通净流入131.21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入134.71亿港元。南向资金净流入量达到了近一个月的最大值,也是港股通开通以来的最大资金流入量。南向资金的加速流入从2021年开始,始终保持日均100亿元以上,截止1月19日,累计流入量达到了18527.01亿元,如图1和图2。
图1 近30日港股通资金净流动情况及趋势
注: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下同
图2 港股通成立以来南向资金累计流动情况及趋势
南向资金价格的加速大幅流入,促进了港股市场资金的“供需”平衡,不仅提升了股票价格的上升,而且增强了港股通基金的收益。年初至今,沪港通股票指数基金均实现了正收益,15只基金的收益率超过了10%,如表1。其中华润元大核心动力A的收益率达到了13.89%,净值为1.09;招商科技创新A的收益率为13.52%,净值为1.42。
表1 可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的公募基金收益表
注: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
港股价格和沪港通公募基金的收益大幅上涨,也加速了内地投资者优化自身资产配置的步伐,其中,腾讯、小米、中芯国际、香港交易所、美团、舜宇光学科技等为南向资金的重要配置方向。同时,基金经理也加强布局对象,多只ETF、港股通基金以及将港股纳入投资范围的基金陆续成立,其中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于18日发行,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基金于18日开售(认购金额为2400亿元),工银瑞信、华泰柏瑞和嘉实旗下的3只中证沪港深互联网ETF于19日齐发,银华和汇添富旗下的中证沪港深500ETF分别于18日和20日发行。图3为近一年各月统计的港股通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和数量,可以发现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及数量在今年迅速提升,1月19日达到了大约23000亿元。
图3 2020年以来各月沪港通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及发行数量
“钱潮”汹涌,背后是A高港低的估值差异。Wind数据显示,截止1月19日,A+H两地上市的130家公司中,90家公司AH股溢价率超过了30%,如图5。恒生AH股溢价指数自去年11月起虽有回落,但绝对数值仍处在高分位数水平(2010年以来),如图4。这意味着同一家内地公司分别在A股和H股上市,当H股估值合理的情况下,A股却贵33%,明显不合理。再加上去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一路升值,港股性价比进一步凸显,增加了投资者的港股投资意愿。
图4 恒生AH股溢价指数
图5 A股溢价占比
资金关注港股的另一个原因是去年12月之后,A股核心资产抱团下的市场风格演绎到极致,今年1月初快速拉升,不少板块已经到了历史最高估值附近(如图6),投资者未来更看好低估值顺周期、制造、科技板块,同时关注金融、消费、医药板块的结构性机会。港股的估值更合理,符合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要求。从图6可以看出,深市港股通和沪市港股通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显著低于沪股通和深股通。
图6 沪深港估值分析(按交易方向)
与国际市场代表性指数的估值水平相比,恒生指数正处于估值洼地。从PE-TTM来看,英国富时100指数、爱尔兰综指、巴西IBOVESPA指数、以色列TA100、澳洲标普200指数、新西兰标普50等的PE-TTM均高于恒生指数;从PB来看,恒生指数与英国富时100、爱尔兰综指、富时马来西亚综指、以色列TA100、开罗CASE30等非常接近,远低于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
图7 恒生指数与全球主要指数估值对比
另外,港股市场有优质互联网及科技领域龙头等A股市场稀缺优质企业,以及近期受事件冲击估值大幅下降的中资龙头股,伴随着经济的复苏,港股有很大的盈利增长潜力。另外,海外由于相对滞后的疫情防控和宽松的政策环境,海外资金可能会从美国市场流出,进入性价比更高的香港市场。
港股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年初南向资金的快速流入增强了我们对港股市场的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港股估值在保持吸引力的前提下,资金净流动很可能维持甚至超过2020年的规模(6000亿)。伴随着资金的流入,我们何不借“港股”时代的东风,提高自己的资产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