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由中央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产划拨等方式集中的国家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
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于2000年,以财政拨款200亿为起步资金,在发展中逐步扩宽筹资渠道,由最初单一的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到中央财政拨入彩票公益金、国有股减转持、国有资本划转,资金来源逐步多元化。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王尔乘近日在人民论坛发表的《努力推动社保基金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文引起了持续的热议。王尔乘在该文中提到,截至2018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达到29632.45亿元,累计投资收益额9598.55亿元,相比其他类型的投资产品,社保基金的收益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从不同年度的收益率看,社保基金每年的收益率波动较大。2007年的收益率高达43.19%,但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收益率为-6.79%;2016年的收益率低至1.73%,2017年则反弹为9.68%。而在2018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以上证指数全年下跌逾25%,宏观环境的变化也对社保基金投资产生了影响。
从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来看,社保基金投资范围较为广泛,但仍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股市、债市和股权方面,因而受到国内整体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当经济环境较差时,社保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也会遭遇挑战,投资收益率的波动也会较大。王尔乘也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资产收益率总体下行,投资风险上升,获得中长期稳定较高收益的难度增加。
而不管从体量上,还是从投资收益率上,作为“国家队”明星的社保基金一直以来都是投资界的风向标。
今年以来,经济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同时降低社保费率,为企业减负的政策密集落地,社保费率的降低对于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任务也提出了挑战。同时,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金支付面临危机。不仅如此,全国社保基金由于投资范围过窄,主要投资领域围着银行、国债等传统方向打转,总被业内诟病称利用率过低。
针对未来养老金存在支付缺口的情况,仅靠财政补贴远远不足以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养老金保值增值成为必然需求,因此,未来养老金委托投资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从社保基金的投资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就是投资的多元化,同时也通过不同渠道与领域进行组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