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宽松故事未完 人民币资产持续“吸金”】2019年以来全球市场上演史上罕见的“股债双牛”,本质上是流动性造牛。当前,全球货币政策距离正常化渐行渐远,“股债双牛”的逻辑和根基依旧存在,全球主要央行降息的故事还将继续讲下去。这当中,人民币资产将因估值洼地的特征受到全球资金追捧。考虑到债券收益率已低,股票的相对性价比逐渐凸显,机构称A股市场上低估值龙头、高成长性高股息的品种具备更好表现空间。
2、【中共中央、国务院:到2035年 基本建成交通强国】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到2020年,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3、【科创板开市将满两月 有私募产品最高收益率近30%】科创板即将平稳运行满两个月,私募参与交投情况也有了阶段性成果。数据发现,共有49只参与科创板投资的私募产品最新收益率均为正,最高收益率近30%;具体来看,有7只产品收益率在20%以上,21只产品收益率在10%至20%,另有21只产品收益率不足10%。
4、【防大额申购摊薄收益 债基密集颁“限购令”】受外部环境复杂、国内股市企稳、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债券市场表现震荡偏弱。同时,在当前市场波动较大且临近“十一”假期的背景下,为防止机构大额资金涌入,保护原持有人的利益,近日,多家基金公司密集发布公告表示,暂停旗下债基的申购或大额申购。
5、【抢占战略要地 宽基ETF“战火”重燃】9月以来,天弘创业板ETF、易方达上证50ETF先后成立。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基金公司正密集申报上证50ETF、沪深300ETF等各类跟踪宽基指数的ETF。宽基指数,似乎又成为各大基金公司的必争之地。宽基指数市场容量最大,覆盖的行业也最全,所以从产品角度而言,布局宽基指数ETF十分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