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私募基金规模企稳回升。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已备案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为4.1万只,相比去年增加6557只;管理规模为2.45万亿元,相比去年底增加了3100亿元。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在私募基金行业的内部对比上,国内私募基金行业的规模经历了持续的增长,从2015年的3万亿元左右,增长至2018年末的12.78万亿元。自2017年以来,规模增长的主力主要来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创业投资基金和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相对增长放缓。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也协会 AMBERS系统
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登上舞台。2月12日,基金业协会公布了首批资产配置类管理人名单。截至2019年11月底,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共有5只,基金规模5.36亿元。
上市公司成私募产品新投资方。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并非新鲜事,但投资标的一直以稳健型产品居多。但今年以来,部分上市公司开启私募产品“买买买”模式。据悉,今年以来已经共有9家上市公司投资8.23亿元认购15只证券私募基金的份额。
今年外资私募继续加速入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30日,已有22家外资私募完成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的备案,已发行产品61只,仅2019年就新增36只。
2019年科创板正式上线,科创板打新成为私募新战场,7月2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售对象限制名单公告(2019年第2号)》,由于违反《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相关规定,有29家私募机构的139只产品被列入网下打新限制名单。139只私募产品中,有82只私募产品被限制一年,57只被限制半年。
“私转公”提上日程。2019年10月11日,证监会正式明确券商、基金、期货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时点,采取三步走策略:2020年1月1日,取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4月1日,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12月1日,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目前超20家外资已获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的“洋私募”,已经可以申请在中国境内设立公募基金,即“私转公”的申请流程已经开启。转为公募基金的注册资本金要求为4亿元,且投资系统等需要做到本土化。
量化投资成为私募圈的新风口,据不完全统计,多家头部量化私募的管理规模都已经纷纷突破百亿元。与此同时,不少一些擅长主动投资的老牌也在加紧布局量化领域。此外,国内私募开启高薪“抢人”模式,尤其是量化投资领域的人才,有部分头部私募甚至开出百万年薪。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今年以来清盘的基金突破100只,但相比去年全年423只清盘,数量大幅下降。此外,今年以来私募头部效应继续显现,部分百亿私募陆续宣布“封盘”。
至此,展恒基金年末专题回顾系列共七篇已全部完成。新的一年已经开启,2020年基金业又将迎来何种新的变化、机遇与发展,展恒基金愿与各位投资者一同携手,共历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