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显示,6月10日茅指数拉升涨2%。成分股中,恒瑞医药、宁德时代、隆基股份涨超6%,宁德时代创历史新高;比亚迪涨超5%,片仔癀、亿纬锂能、东方财富涨超4%。
抱团股强势回归,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注意力,同时投资者也纷纷发出疑问:抱团股的入场点是不是又来了?
知名私募投资经理-高毅投资总监邓晓峰给出了他的观点。
首先,我对邓晓峰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邓晓峰,邓晓峰,武汉大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专业、清华大学MBA,1996年至1999年在深圳市银业工贸公司任工程师,2001年入职国泰君安证券企业融资部,2004年调入资产管理部任研究员。2005年加入博时基金,任社保组合和博时主题行业基金的基金经理,曾任博时基金公司股票投资部总经理。2015年离开博时基金加盟高毅。
邓晓峰管理社保组合9.5年,累计净值增长率1047%,年化收益率29.13%;同期沪深300累计增长率262.35%。 管理博时主题行业基金7年10个月,累计收益率为198.77%,超越业绩基准169.86%,累计收益率在同期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一,且三次年度前十。
邓晓峰管理基金的业绩表现充分展示了其优秀的管理能力和选股能力。这与他的独特的投资思路是分不开的。
对于核心资产,邓晓峰坚持“再好的资产,当它过度透支了未来之后,也可能带来一个不令人满意的回报率。”比如说,海外一家非常优秀的、长期增长的消费品公司在80年代、90年代,它的市值增长和回报是非常突出的,但是在2000年之后,有十几年的时间,它的市值是没有增长的,虽然它的业务仍然在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在80年代中到90年代的时候,它的市值增长率持续高于它的盈利增长率,大概10个点年化复合的超额回报;但当其定价被市场充分认知之后,它的价格反映了其价值。因此,在2000年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没有为投资人带来正的回报。
这与以大市值公司为代表的行业龙头的超额收益实现过程类似。从2016年开始,大市值、优质的龙头公司估值水平是合理甚至偏低的,它们首先享受的是一轮盈利和市值增长的同步过程。随着机构投资者不断去观察这些产业并发现在增长变慢的经济环境中,这些公司确实有更强抵御风险和稳定增长的能力。大家对这一类资产的偏好不断提高,其价格也逐渐走高。最终实现了从低估值、到适中估值,到高估值的过程。
这一类估值提升的过程,某种程度上是市场效率的体现。因为当市场不断去反思、去学习、去观察经济和市场的回报的时候,有一个正反馈的过程。但现在,某种程度上它有点走过了头,它的估值水平意味着,我们把未来多年的回报都提前实现了,在过去两年实现了未来3年、5年、10年,甚至是更长周期的回报。这类资产未来有可能会进入一个低回报,低于预期回报的阶段。
另外,伴随着市场进化和人们对市场认知的提升,好公司的估值会拥有一个比普通公司估值水平偏高的状态水平,很难再回到历史上的低估值状态了。除非出现系统性的风险,或者其他重大不确定的因素,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因此,这类公司的投资机会可能一去不返了。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中国还不是一个阶级固化的社会,还是一个能够走上新的阶梯,不断有新公司起来的时代。不管是在消费品领域,还是在新的互联网领域,甚至在一些传统的行业,都在发生这种事情。这给一些小企业提供了成长机会。因此,从系统的角度,未来资本市场的超额收益,不是在目前最集中的头部这100多家公司里面,反而是在没有被大家关注的、更多行业的各个公司里面。”
对普通投资者来讲,面对核心资产抱团的情况,怎么去做投资?
他希望从两个维度去做一些应对:
第一个维度,我们需要有更好的前瞻性。在未来一些重大变化的行业,市场没有真正看清楚方向、产业发展还没有真正明晰的时候;加上产业本身的价值量又足够大,又值得去做判断的领域,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研究和前瞻性判断。基于这些,我们看能不能做到更好的发现、并实现超额收益。
第二个维度,重新去做市场的扫描,观察是不是有其他的机会。中国是一个很特别的市场,本身产业链的丰富度是非常全的。我们几乎覆盖所有的行业,我们是一个比美国的经济体产业的丰富度更全的大型经济体。同时很多传统行业本身还处于增长和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比美国更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的市场,这是客观看我们经济和市场的情况。但中国的投资者往往是在少数行业和领域有非常强的偏好;比如说消费、医药、互联网,或者新能源这些领域,但是对其他领域没有什么关注度。这样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和相对来说比较单调的投资者共识之间,存在一个比较大的偏差,或者说无效市场空间,这就需要我们站在企业业务、企业发展和企业价值创造的有利一面,站在市场认知偏差的独立一面,用一个相对逆向,甚至是逆势的思维去重新思考未来投资收益的一些方向。这样的话,可以找到很多有希望的机会和投资方向。
最后,他特别推荐大家关注汽车行业。因为汽车是最大的耐用消费品,市场空间巨大,而且它正在进行产品的升级和迭代。全球正从燃油车走向电动和智能车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大的产业变迁里面,中国公司还是有非常好的机会的。一方面中国在汽车领域是有非常强的供应链体系;另一方面,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们在产品的开发和品控方面,也逐渐跟上了世界的水平。同时,中国的公司、企业家和创业者,在这个时候一方面能够很好地理解消费者的需求,顺应产业发展的变化,把传统的机械制造业、IT行业/软件行业、材料/电池行业结合起来。在这一次大的产业变迁过程之中,中国公司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
以往中国是通过市场换技术,逐渐实现我们的国内产业的发展。但是现在从技术水平和新产品的开发来看,中国能够在汽车行业的变迁中走在前列,甚至有超越的可能。
所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产业的变迁,从大的行业来看,这可能也是全球制造业、耐用消费品行业一个最大的变化,它会带来巨大的价值量的转移,创造和重新分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