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数今日延续上攻态势,逼近3400点,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都是牛市。从历史数据来看,过去10年间,上证综指曾经历过30次向上穿越3000点的时刻,上证综指3000点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上证综指是主流比较认可的宽基指数,与整体的A股行情有比较强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过去上证综指总体上围绕着3000点上下波动,它仿佛变成了一个锚或者说是关口,是投资者们常用来判断市场的一个心理价位。
图片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wind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一般牛市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最大的特点:大多数人并不相信牛市已经来了,但实际上已经出现比较明确的结构性赚钱机会。
从最近两周的市场交易看,交易热点已经从科创板回到了大周期板块,金融、地产、钢铁、水泥等板块已出现整体复兴。上证综指得到大幅度上涨,这可以理解为牛市慢慢进入到第二阶段:整个市场形成了一个比较良好的赚钱效应,大家在不断增仓进入资本市场。牛市第三阶段,一般表现为过度疯狂、过度泡沫。
为什么牛市中大部分人都赚不到钱
在牛市中,最终赚钱的只有少部分人,对于大多数投资者都反映“只赚指数不赚钱”,这是何原因?
以2015年的A股大牛市为例,那次牛市由国家杠杆引起的,因此也被称为杠杆牛。当时的股市从2014年7月的2000点开始,到2015年6月中旬结束。用一句话形容彼时“盛况”,就是大学生不想上课,打工族不想上班,银行保安开始分享炒股经验,广场舞团队出了很多股神大妈。
可是牛市行情中,股票并不会始终都是同涨同跌,特别是在牛市中后期,股票的分化越来越明显,一些身经百战的投资者也会出现斩戟的操作经历。而指数则不同,牛市中的指数,往往呈现出不断创出新高的走势,在指数上下犹豫不决时,常常会出现“只赚指数不赚钱”的情形。
自2010年1月1日开始,在10余年的时间内,上证指数甚至下跌了12%,但同期的主动股基和偏股基金回报分别为88%和70%。经过1-2轮的牛熊周期,在较长的时间维度上,基金投资确实更容易获得良好收益,股票基金相较于股票,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主动股基、偏股基金远远跑赢上证指数
图片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wind(2009.12.31-2020.6.30)
同时,你可能很难想象,当9成股票下跌的时候,会有超过一半的股票基金是盈利的。
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上冲5178.19点,达到了10年来的峰值,而后一路下挫。如今,5年时间过去了,上证指数相比2015年高点跌去了44%,指数也近乎腰斩,普通投资者在这种行情中,买股基比股票更容易盈利。
基金和股票的涨跌比例
图片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wind(2009.12.31-2020.6.30)
2015年6月12日之前,上市的A股共有2729只,其中2436只下跌,占比89%。只有293只股票在这5年时间内是上涨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股民,那么你有近9成的概率挑到下跌的股票——亏损的概率大。
相比之下,2015年6月12日之前成立的偏股混合型和普通股票型基金共有974只,507只目前是盈利的,占比52%。其中,年化区间复权单位净值净增长率超过15%的有11只,超过10%但小于15%的有47只。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基民,那么你有超过一半的概率挑到盈利的基金——这个概率已经比直接买卖股票盈利的概率要大很多,即便同期指数近乎腰斩。
除了股基外,指数型基金也是不错选择,因为作为机构投资者,指数型基金是可以通过股指期货来对冲股市由牛市结束后转为熊市的下跌风险,而散户自己炒股却做不到。所以,从理论上说,买指数基金或股票型基金的抗跌风险远比股民要强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