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A股市场明显回调,“基金”一词却忽然登上微博热搜。热搜的背后,是基金发行和销售的火热:你争我抢,唯恐掉队,用来形容当下基金发行市场的现状,一点都不夸张。3月以来,百亿认购金额的基金更共计12只,50亿以上认购规模的爆款基金更是突破了37只,可谓是“家家有爆款”!
与新基发行热形成对比的是,市场却流传着一个“爆款基金魔咒”的说法:每当基金发行规模大幅增长,爆款频发以至于达到很高的热度时,也是市场见顶的时候。
今年以来,随着A股赚钱效应逐步增强,爆款基金频频出没,尤其是指数进入快牛行情后,在3400点附近甚至出现了一只新基金吸引1300亿申购规模的惊人现象。回顾历史,爆款基金在密集发行后,市场往往会出现短暂调整,所以很多投资者也将爆款基金发行数量作为预测短期市场走势的指标,这也是“爆款基金魔咒”的由来。
这背后的逻辑在于认为,爆款的发行是群体性乐观情绪的体现,而群体性乐观情绪往往是大盘的反向指标。股市大幅上涨后,吸引了大批新的投资者跑步入场,基金发行行情火热。短期爆款基金频出,往往代表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上升,市场整体估值已经比较高了。
年内新发规模破十年记录
10648.36亿份!这是今年上半年新成立基金的总份额,创下近十年来半年规模新纪录。同时,这个数字在近十年全年新基金份额中位居第三,仅次于2019年全年新基金成立份额的14265.36亿份,2015年全年新基金成立份额的13265.89亿份。
投资者热情高涨,爆款基金频现,上百亿规模的新基金屡见不鲜,发行纪录一再被打破。为了赶上一波赚钱的机会,有的投资者甚至不惜赎回稳健收益的固收类产品,去追逐风险和收益更高的权益类产品。如果下半年,基金发行市场仍然能延续上半年的火热销售节奏,今年无疑会成为近十年来,基金卖得最火的一年。
“爆款基金魔咒”何时易出现?
今年出现的百亿基金类型,相比于2015年,颇有些相似之处,皆为权益类基金爆款较多:
2015年上半年,上证综指持续走强,创下近几年最高点位5178.19点,基金发行市场重振旗鼓,一时间货币基金等固收类产品失宠,权益类基金成为资金最爱的投资工具。2015年共有13只基金首募超百亿元,其中就有10只是主动权益类基金,这些基金大多数在上半年成立。
2015年下半年市场震荡大跌,曾令不少权益类基金规模大幅缩水,包括红极一时的分级基金等产品。以至于到了2016年,虽然有11只百亿基金诞生,但其中有10只属于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
从上图不难看出,2015年股票市场大幅上行期间,爆款基金密集出现,很快数量达到峰值。但此后,爆款基金数量先于股市回落,这似乎印证了市场上流行的“爆款基金魔咒”:即当爆款基金密集发行后,或预示着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因而,有很多投资者会通过分析爆款基金的数量,预测股市走势。
从历史数据看,爆款基金往往在牛市中后期频繁出现。当爆款基金成立后,中长期来看股市更容易下跌:
如果以发行规模在100亿元以上作为爆款基金的标准,共有41只偏股型基金入选,其中有14只集中成立于2006、2007年的牛市、10只集中成立于2015年的牛市。而在它们成立不久后,市场就迎来了大幅调整,如2008年上证指数下跌超60%,2015年上证指数最大回撤近50%。
因此,作为投资者,不得不警惕市场情绪过高所带来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