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取暖费怎么赚?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17-11-30 阅读量:1021 煤炭行业 西山煤电 山西焦煤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2018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签订中长期合同不仅是煤炭供需双方建立长期、稳定、诚信、高效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具体体现。在签订中长期合同中,鼓励支持煤炭供需双方多签直购直销合同,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煤炭主要应用于电力、钢铁、水泥、化工四大行业。既有能源属性,也有化工属性,其中电力行业是重要的下游行业,煤化工行业是利润的主要增长点。从基本面来讲,短期中转地与下游行业的库存会对煤价走势有很大的影响。但长期来说,煤炭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行业景气度与宏观经济和投资密切相关,周期性十分明显,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直接影响着煤炭行业需求,进而影响行业供需关系,导致价格和产量的变化。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煤炭需求保持适度增长。




四季度煤炭行业的供求状况分析

进入供暖期,“2+26” 城市开始全面限产,焦煤需求进一步萎缩。需求虽降,但价格表现的比较坚挺。这是因为限产会导致煤炭消费缓慢回落,但煤炭消费旺季来临带来的需求增加会对此形成对冲,所以煤炭市目前处于平衡状态。从统计数据来看,11月初以来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已经触底反弹,煤炭市场进入传统消费旺季。6大发电集团煤炭库存水平从10月中旬开始攀升,至今达到接近年内高点水平;但煤炭库存可用天数却不断下降,这可以反映电厂煤炭日耗量增加的情况,库存越来越少。

据煤炭资源网数据,自10 月1 日限产开始执行以来截至11 月23 日,京唐港山西产主焦煤价格仅下降40 元/吨,降幅仅2.42%。10 月社会炼焦煤库存1394 万吨,甚至但远低于6、7 月1600 万吨左右库存水平。需求走弱,价格坚挺,库存并无大幅升高,可以间接验证焦煤供给较为短缺。也就是说,在需求萎缩背景下,焦煤暂时达到供需平衡。但是我们可以推断,当限产结束,需求恢复,焦煤市场会不会重回供给短缺的格局?或者说随着限产的进行,产出的煤炭数量减少,而库存煤炭不够维持企业运营的时候,供不应求了,煤炭市场又会有什么变化? 


煤炭股本周走强

随着许多地区气温下降,这些天,六大电力集团沿海电厂煤炭日耗在65万吨左右,较11月初增多,略高于近四年同期水平。冬季电煤消费旺季的到来,对煤价止跌形成阶段性支撑。小编统计了煤炭行业37家上市公司的近五日的涨跌幅,其中仅有两家出现下跌的情况,两家公司持平,33家公司出现上涨;其中涨幅超过10%的有三家,分别是山煤国际,山西焦化、潞安环能;小编选取了近五日涨幅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如下:




四季度煤价有小幅震荡,动力煤价环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基本仍乐观,估值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再加上板块充分回调叠加旺季动力煤需求增加,煤炭板块或存在比较好的反弹行情。因此中期焦煤板块的或许有投资机会,投资者们可以关注西山煤电(000983),据西本新干线消息,山西焦煤集团签订了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商定2018 年长协价将维持2017 年基础价格不变;长协用户回款方式由承兑调整为现汇,于此同时新增3 家长协钢厂客户,长协销量比例达到85%。也可以关注潞安环能(601699),该公司是冶金煤龙头企业,且其业绩持续改善,频超市场预期。

至于基金的选取方面,投资者可以关注一下国泰区位优势(020015),今年以来收益率达到19.75%,该只基金重仓持股山煤国际、西山煤电、潞安环能等煤炭行业,这三只股票今年以来的收益均超过15%,虽然近期表现的稍不如意,但是从长期来看,还是值得关注的。下载展恒基金App即可在线查看基金详情,App链接:http://u6.gg/PMYa。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