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受益于A股市场的结构性行情,权益类基金的业绩表现非常亮眼,收益翻倍的基金屡屡频现,“炒股不如买基金”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在10日由易方达萧楠掌舵的三年期封闭基金更是遭到了基金投资者的疯抢,当日募集规模达到507亿元。在2019年及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分别取得44.32%、40.12%的平均收益率,均跑赢上证指数、沪深300、深证成指等主流指数。
指数涨跌幅与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对比
图片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Wind
权益基金市场火热的同时,公募综合投研能力不断凸显,主动型基金经理以优秀的选股能力,为投资者带来较好的赚钱效应,一批明星基金经理成为市场宠儿,个人的管理规模也越来越大。
7位基金经理加入“五百亿俱乐部”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0日,公募基金市场中共有1015位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进入“百亿俱乐部”的基金经理有204名,其中有7位经理的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而截至三季度末,萧楠管理的5只基金规模共计344.73亿元,随着易方达高质量严选的发行,萧楠即将晋升五百亿基金经理俱乐部。
管理规模超500亿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
图片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Wind
从单个基金经理管理的总规模来看,广发基金刘格菘管理7只基金,规模总计843.27亿元,排在首位;易方达张坤、南方茅炜两人管理规模都在700亿元以上,三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平均规模达到780亿元。
从近几年来三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的变化来看,在2019年四季度之前,拥有8年投资年限的张坤管理规模一直远高于刘格菘、茅炜,但在今年以来,由于市场中存在强烈的明星基金经理效应,刘格菘、茅炜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他们的新发基金目前的规模均接近300亿元,使得总规模几乎呈直线式增长。
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在刘格菘、张坤、茅炜中可能会诞生首位“千亿级”规模的基金经理,三位基金经理在年内均有新发基金,但刘格菘、茅炜管理的基金数分为达到7只、10只,后续继续新发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另外结合10日易方达萧楠的新发基金受到投资者的疯抢,这体现出投资者对于易方达公司及消费板块的认可,因此,基金老将张坤最有可能成为公募基金历史上首位管理规模超1000亿元的基金经理。
管理规模变化
图片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Wind
30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300亿
在纳入统计的1015位基金经理中,有30位经理的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管理总规模达到1.33万亿元,而截至三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总规模为4.13万亿元,这意味着约三分之一的权益基金掌握在这30名基金经理手中,他们的平均投资年限为6.64年,平均年化回报高达26.5%。
管理规模在300-500亿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
图片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Wind
从基金公司来看,这30位基金经理主要分布在易方达、南方、汇添富、中欧、广发等基金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一半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在20亿元以下,和“百亿俱乐部”形成明显的对比,而目前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仍旧火爆,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百亿俱乐部”的基金经理数量会持续增加。
规模和业绩之间的利弊权衡
基金行业正在走向“大基金”时代,但规模和业绩往往难以兼顾,从历史数据来看,“大块头”基金很难做出良好的业绩,基金投资会受到市场容量、策略容量、投研团队能力范围等限制。
针对市场中“规模是业绩的敌人”的现象,不少基金公司兴起“大团队”模式,基金经理由以往的单打独斗到团队协同作战正在成为趋势。例如,中欧基金在今年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把“小团队制”变为“中央研究平台”模式;银华基金组建了以行业为基础的基金经理团队,提出基金经理团队不需要60分的通才基金经理,而是要找到在某些行业能拿到90分的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