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管控措施的大幅放松,复产复工从预期进入现实。那么对于权益类资产而言,进入后疫情时期后,我们该如何看待市场变化,又该如何选择相关的配置策略呢?
纵观2022年,压制市场的四大因素分别是疫情、美联储加息、国内的地产政策和外围地缘政治问题。
第一个是国内疫情。11月以来,以“二十条”和“九不准”的政策出台为标志,代表着我国防疫政策进一步倾向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封锁或者严控。尤其是12月后,新十条发布,政策路径进一步清晰明朗。虽然现在我们还要面对出现的“感染高峰”,但毫无疑问,疫情困扰中国经济“最艰难”的三年已经过去了,已经正式迈入“后疫情”时代,相信在经历短期的“闯关”后,明年围绕消费和服务业的修复仍值得大家期待。
第二个是美联储加息。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胀目标是美联储利率决策的关键因素。美国通胀在去年其实对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但从今年初开始, 美联储持续升息,把控制通胀作为非常重要的目标。但在近期的几次议息会议上,声音开始出现松动。一方面经过连续加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此前的0.5%附近上升到4.2%以上,进一步上行带来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会加大。近期市场上一些分析也在谈论,最快在明年二季度美国可能就会迎来衰退,明年底美元或已开启降息。若后续美联储持续加息的概率和幅度都比较有限,该因素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压力也已经开始减轻。
第三个是地产。随着11月28日晚间房企股权融资“第三支箭”的正式落地,信贷、债券、股权三个融资渠道“三箭齐发”,合力推动房地产融资。虽然地产的销售近期的数据还不算很好,但行业最危险的时候应该已经过去了。尽管过去我们一直希望经济发展可以摆脱对地产行业的依赖,对于经济结构的长期转型相信仍会坚定的进行,但至少地产行业有望恢复到正常的发展道路上来。
第四个是俄乌冲突。俄乌冲突对中国市场的冲击的边际下降是比较快的。一开始冲突爆发时关注度很高,目前已经比较低。从对商品价格扰动影响看,目前原油、天然气、煤炭等价格的影响也基本过去了。
今年困扰 A 股市场的四个主要风险点,当前都在不同程度上临近终点。而市场也将进入基本面预期和投资情绪的共振修复期。在这个最佳时机下,我们该如何进行投资呢?选哪类策略更容易收益呢?
在市场下跌末期,往往因流动性缺失而出现普跌。因此在触底反弹,或新一轮牛市开启的早期阶段,市场出现整体性上涨特征的概率较大,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配置指数基金更容易把握超跌反弹的整体幅度和节奏,而指数增强类产品有望在获取市场反弹收益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取超额收益。
但是,随着反弹的时间和幅度逐渐积累,市场可能会从反弹向反转演绎阶段。这个阶段开始后,行业特质和个股特质的表达会更加明显,基本面挖掘对组合绩效的边际影响力上升。主观选手在这个时候往往可以聚焦于具有基本面支撑和股价表现潜力的行业和个股,在一定时期内博取更高的超额收益。不过,股票类基金的“不确定性”,即做的“好的”和做的“差的”的分化度较高。而指数增强基金虽然锐度可能不及主观选手,但由于“确定性”较强的特性也使得这类产品在这个阶段仍具有不错的配置价值。
综上,在基本面风险逐渐出清的阶段,投资者不妨选择过往超额收益稳定性较好的量化指增产品进行配置,以实现阶段性底部布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