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朋友已经步入了“阳康”的阵营。虽然面对病毒,我们人类是渺小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躺平”,毫无作为。千百年来,人类通过不断努力提升自身对自然世界的认知,从而发明了疫苗,也通过疫苗帮助了数以亿计的个体免受病毒侵袭。面对病毒的入侵我们尚且能够积极作为,那么回归到我们与投资相关的话题,我们的投资组合如何才能对普遍存在的各类风险免疫呢? 如何给我们的投资注射一剂疫苗呢?
我们都知道影响市场波动的因素千差万别,而就同一个或某类影响因素而言,不同资产价格对其反应的方向、幅度和周期不尽相同,所以产生了“相关性”这一概念。一般来说,若对同一个或者某类影响因素的变化呈现出“同步且同向”变化的资产,则代表这些资产呈现“正相关性”,且资产间价格变动越同步,则相关性越强;若对同一个或者某类影响因素的变化呈现出“同步且反向”变化的资产,则代表这些资产呈现“负相关性”,且资产间价格变动越同步,则相关性越强。
事实上,大多数人并无法精准预判市场的拐点和拐弯的速度,就如预判其他风险因素的变化一样,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投资组合不被某个单一因素影响,那么我们可以采取配置同时会受这一因素影响但后续表现相反的资产,也就是相关性为负的资产以减弱这一因素对组合的影响,这样的投资组合其实对这个影响因素就实现了免疫。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两个利用上述原理实现投资风险“免疫”的策略。
市场中性策略,使用的就是上述原理,管理人在通过量化方式构建强势股票组合的同时,采取的是卖空相同合约价值的股指期货合约,这一相对标准化的方式给组合带来与市场整体表现“负相关”的因素, 最终使得整体的投资组合的表现与市场呈现较低的相关性,而“市场中性”策略的名字也正因此而来。从近三年的维度来看,百亿量化的中性策略产品的年化多数落在7%-12%这一水平,是固收策略的较好替代。
股票多空策略也是如此,只不过与市场中性策略相比,一方面在投资组合的构建上,股票多空策略的选股方式很多并非量化模型构建,基于基本面因素考量的成分往往更多;另一方面,在负相关资产的选择上,卖空的也不再是标准化的股指期货,而是做空一组与此前选出的多头组合在行业和市值等显性因素上相似度较高的相对弱势的股票组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市场中性策略还是股票多空策略,都是很好的市场波动的“免疫”策略,虽然我们无法精准预判市场的走势,但面对跌宕起伏的市场,我们不用手足无措,我们可以大有“作为”,可以为你的基金打上一只“疫苗”,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