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链价格变化及TOPCon规划投产研究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23-01-06 阅读量:1328 高测股份(688556.SH) 光伏 明冠新材(600586.SH)

概要及主要观点:

1、 本周硅料价格大幅下跌,全面跌破20万元/吨价格水平,并且二三线硅料厂家已经形成难以签约的困境。春节假期之前硅料价格仍有大幅下降空间,硅料环节已经开启激烈竞争模式,2023年硅料供应分层、价格分化的趋势演变速度只会提前加速。

2、 预计2022年硅片产量约300GW,2023年硅片产量约400GW;需求角度观察,短期超跌的硅片价格对于当前终端收益测算来看,经济性持续好转。在当前相对较低的硅片价格背景下,硅片供应量和需求规模有可能形成良性对冲,另外对于N型硅片的供应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差异,将会成为今年新的观察点。

3、 2022年主要N型电池技术TOPCon/XBC/HJT均迎来GW级规模量产,然整体规模与渗透率仍较低,且各家效率、工艺与成本亦处于优化提升过程中。随着工艺进一步成熟以及各企业新产能建设,2023年N型电池组件有望迎来百GW级产能释放,N型电池组件渗透率有望提高,从而带来主产业链与辅材各环节的变革。因此若2023年海内外装机需求持续增长,大尺寸电池产能或更为紧缺,叠加硅料/硅片价格下降因素,电池环节盈利弹性放大。

4、 N型电池组件渗透率提升,2023年2季度N型电池组件TOPCon、XBC、HJT出货量有望迎来规模化释放,需要POE类胶膜等与相应产品配套之设备,建议关注高测股份(688556.SH)、明冠新材(600586.SH)。

一、光伏行业价格变动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计算整理,本周光伏行业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及下周价格涨跌幅预测如下表所示。

本周光伏行业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及预测表

本周光伏行业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及预测表

注:根据PVInfoLink 数据计算整理。

1.1硅料价格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一年(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变化走势图下图所示。

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注:根据PVInfoLink 数据整理绘制。

本周硅料价格大幅下跌,全面跌破20万元/吨价格水平,并且二三线硅料厂家已经形成难以签约的困境。春节假期之前硅料价格仍有大幅下降空间,硅料环节已经开启激烈竞争模式,2023年硅料供应分层、价格分化的趋势演变速度只会提前加速。

2022年2季度以来硅料产能持续释放,4季度末价格迎来拐点,产业链进入价格下降通道。2021年以来硅料环节加速扩产,若头部企业与新玩家规划产能如期投放,至2023年末全球光伏级硅料产能将达到约268万吨,其中国内产能有望达到262万吨。根据各家投产进度节奏,预计2023年硅料产量可达150万 吨以上,支持570GW以上硅片产出,远超2023年装机需求。因此2023年硅料有望持续下降,硅料环节各企业生产成本,尤其是N型硅料生产成本竞争将尤为激烈。预计随着硅料价格大幅下跌,一季度陆续会有个别二三线厂家减产,但是面临仍然在陆续释放的硅料新产能,硅料环节的有效供应量增长趋势不变。

1.2硅片价格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各类型硅片均价一年(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变化走势图如下图所示。

各类型硅片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各类型硅片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本周硅片价格整体仍处于无序下跌的混乱过程,182mm/150μm高位价格在上周4.4元/片,本周跌幅仍在扩大,本周低价水平已降至3.6元/片水平,考虑上周四到本周三的时间区间,以及主流大厂的成交权重等因素,截止本周三市场整体均价降至人民币每片3.9元水平,周环比跌幅21.2%,虽然仍有下跌空间,但是空间逐渐收窄。根据本周两个工作日的市场情况反馈,182mm规格单晶硅片价格有希望陆续止跌、下降动力减弱。从供应角度来看,前期拉晶价格下降、通过时间传导、导致硅片供应量收缩的效果逐渐显现,2023年末硅片名义产能超过860GW。根据17家硅片企业规划,2022年末总产能约585GW,2022年新增产能216GW;至2023年末上述企业总产能预计达到867GW,2023年预计新增产能约283GW。预计2022年硅片产量约300GW,2023年硅片产量约400GW;需求角度观察,短期超跌的硅片价格对于当前终端收益测算来看,经济性持续好转。在当前相对较低的硅片价格背景下,硅片供应量和需求规模有可能形成良性对冲。但从长期来看,硅片环节面临日趋严峻的“有效产能”过剩趋势,另外对于N型硅片的供应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差异,将会成为今年新的观察点。

1.3电池片价格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各类型电池片均价一年(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变化走势图如下图所示。

各类型电池片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各类型电池片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在2023年1月终端需求疲软下,当前电池片厂家依然面临供应大于需求的窘境,迭加上游硅片价格仍在快速向下,PERC电池片价格仍较为混乱,维持上周跳水般的跌势,价格跌幅来到15%左右,组件厂家利润持续回暖。本周电池片成交价格M10、G12尺寸皆落在每瓦0.78-0.82元人民币的价格水平。1月份电池片厂家排产也陆续出炉,除了少数厂家因为订单关系仍预期维持满产产出,多数厂家都有预期在春节期间下修稼动率的倾向,整体下调至7-8成不等。在价格连续下跌、尤其近两周价格跌幅扩大的时期,电池片厂家选择减产也是一个能使价格起到煞车作用的手段之一。持续的跳水也大大冲击N型电池片售价,此外1月N型并无太多需求也限制N型电池片价格。

1.4组件价格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各类型组件均价一年(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变化走势图如下所示。

各类型组件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各类型组件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2022年12月随着硅片、电池价格下降,组件价格开始松动,2023年一季度国内地面电站组件招标报价已现1.86~1.88元/W。随着2023年硅片价格持续下降,组件价格亦将步入下行通道,目前报价已至1.9元/W以下,但基于目前供应链价格快速下探也有重新商谈的趋势。后续考虑到春节假期影响、一季度新签单大多都是2月开始拉动,而2月新单价格报价已来到1.68-1.78元/瓦。组件厂家排产规划近期也出现些许波动,1月春节部分厂家原预期减产,然而12月因疫情影响损失产出,供应链价格跌势也有望回稳之下,部分一线厂家仍寄望后续需求有望拉动,组件价格下降充分激发终端装机需求,国内地面电站有望迎来大年。2022年国内电站装机需求受组件价格高企而暂时抑制,2023年组件价格下降后第一批和第二批风光大基地共约200GW(含风光)大部分有望于2023年底前并网,国内地面电站装机有望显著提升。同时在海外方面,组件价格下降带来装机和度电成本下降,需求潜力有望充分开发。1月N型组件价格部分并无太多需求、价格波动不大。

1.5光伏玻璃价格  光伏玻璃价格

二、TOPCon电池产能梳理

2022年主要N型电池技术TOPCon/XBC/HJT均迎来GW级规模量产,然整体规模与渗透率仍较低,且各家效率、工艺与成本亦处于优化提升过程中。随着工艺进一步成熟以及各企业新产能建设,2023年N型电池组件有望迎来百GW级产能释放,N型电池组件渗透率有望提高,从而带来主产业链与辅材各环节的变革。

2022年TOPCon已实现10GW+量产,工艺与转换效率仍在不断提升中。目前龙头企业TOPCon电池量产转换效率超过25%,非硅成本较PERC高2~3分/W。考虑到硅片减薄及组件端BOS成本的摊薄,TOPCon组件一体化成本已基本实现与PERC打平。2023年1季度大尺寸电池供需或更为紧张,大尺寸电池盈利弹性放大。从主要电池企业TOPCon产能投建节奏来看,大部分新产能将于2023年左右投产,考虑2~3个月的调试与爬坡时间,至2023年中左右方能达到满产。因此若2023年海内外装机需求持续增长,大尺寸电池产能或更为紧缺,叠加硅料/硅片价格下降因素,电池环节盈利弹性放大。2023年TOPCon电池片各企业产能情况梳理如下。

 image.pngimage.png

三、重点股票分析

3.1高测股份(688556.SH)

基本情况:市值173.89亿元,ROE:24.92%,2021年报营业收入:光伏切割设备(62.57%),光伏切割耗材(18.61%),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6.75%))    投资逻辑:1、需求端:硅片扩产持续,大尺寸薄片化设备升级改造,切割设备需求增长。

2、供给端:公司光伏切割设备市占率超过50%。

3、技术端:先进的薄片切片机及细线,已大批量导入34碳钢金刚线,小批量导入32钨丝金刚线,正在试用 30 钨丝金刚线,可适配薄片的N型电池。

4、2022年业绩大超预期,原因(1)金刚线产能高速扩张,此前预期2022年出货3000万公里,实际出货3200万公里(自用500万公里,外销2700万公里)。持续对金刚线业务实施技改和技术优化,2022年4季度年化产能4800万公里(此前预期2022年底产能4000万公里)。(2)优化设备设计、调整部件选型,降低设备成本。金刚线:2022年1-9月毛利率为43.4%。(3)控费能力优异,且切片代工由于产能爬坡带来的成本前置影响逐渐减弱。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3.2 明冠新材(600586.SH)

基本情况:市值:95.42亿元,ROE:9.75%,2022年中报营业收入:太阳能电池背板(71.14%),POE膜(12.71%),磷酸铁(7.77%),铝塑膜(6.01%)。

投资逻辑:1、需求端:22 年全球背板需求12亿平米,不含氟有机背板占比接近 10%,22年无氟有机背板需求1.2 亿平米。23年中国需求4.85亿平米(0.485亿平米无氟)。

2、供给端:2018-2021年公司背板出货量分别为0.51、0.69、0.71、0.89 亿平米(21年全球第三)。2021年POE膜业务开始放量,占比由2019年的0.46%提升至8.50%,POE胶膜年产能达4000万平米,预计2024年将具备太阳能电池封装用胶膜年产1.6亿平米产能。2022年上半年,1000万平方米铝塑膜项目已建成投产,处于产能释放阶段,2亿平方米产能预计于2023年完成建设并逐步投产。

3、技术端:国内太阳能电池背板行业龙头,自主开发了无氟BO背板(经济性:价格低,效率高:可实现对含氟背板的替代,水汽透过率低:可满足 N 型电池对防水性的高要求,绿色无氟:环保),预计 BO 背板销量占比 2022 年有望达到 80%+。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热法生产锂电池用铝塑膜产品制备技术。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四、行业重大事件及分析

1、12月29日,公司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收到预中标通知书的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双良预中标云南通威水电硅材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二期20万吨/年高纯晶硅项目)的40对棒及60对棒多晶硅还原炉,预计金额为2.64亿元(以最终合同签订金额为准),占2021年经审计营业收入比重6.89%。

2、2023年1月3日,高测股份与东方日升签署在 N型 HJT切片、切割设备和金刚线、技术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有效期为五年。此次合作协议亮点如下:首签 N型超薄硅片代工长单,公司超薄片切割工艺正式走向量产。公司自拥切割设备+金刚线+切割工艺优势,薄片化切片工艺与进程行业领先,2022年初即具备120μm半片量产能力,2022年8月实现行业首发80μm超薄硅片,在薄片、超薄片切割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此次公司与东方日升签署 N型 HJT超薄半片切片合作关系,将在合作期内每年展开不低于10GW的210半棒切片销售或代工,且将方棒加工成100μm及更薄厚度的HJT半片超薄片,标志着公司 N型超薄半片切割将在2023年实现量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 HJT 量产进程,并在N型时代确立切片技术龙头地位。公司切片代工商业模式在N型时代延续,随着TOPCon/HJT等N型电池组件量产,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此前市场担忧在硅料硅片价格下降趋势下,代工需求将下降,薄片化与细线化进程将放缓。本次公司与 HJT组件龙头东方日升的全面合作,充分印证公司在自身切片技术实力加持下获得客户长期认可,代工需求和薄片化在N型时代加速,公司切片代工的商业模式能够长期持续发展。切割设备与金刚线业务协同发展,三大主业持续向好,建立良好的上下游合作生态。此次公司与东方日升亦在切割设备与金刚线业务方面展开合作:东方日升在后续扩产或产能更新过程中,在同等市场条件下,优先购买公司生产的截、开、磨、切等设备及金刚线;公司也给予东方日升战略客户政策;双方在各自优势技术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此次战略合作,推动公司切割设备、金刚线、切片业务全面协同发展,通过构建密切的上下游合作关系,实现公司主营业务可持续发展。

 

 

风险提示:

光伏行业政策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经济下行影响光伏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光伏新增装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险;其他突发爆炸等事件的风险等。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展恒基金认为可靠的公开可获得资料,但对这些资料或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展恒基金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展恒基金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印、传送或出版,否则均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就本报告内容及其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错误、疏忽、误解或其他不确定之处,展恒基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