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链价格变化及2023年新能源发展展望研究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23-01-20 阅读量:1340 光伏行业 硅料 组件

概要及主要观点:

1、 光伏:产业一体化,竞争加剧,硅料企业下探组件生产,组件企业上探硅料生产,规模化、一体化成为新发展和竞争态势。钙钛矿热度攀升,多家投资机构开始进一步关注钙钛矿领域的投资。海外重现制造业本土化。

2、 风电:海上风电受到持续关注。

3、 储能:受欧洲能源危机影响,海外户用储能市场爆发,国内户储企业订单应接不暇,长时储能成为新焦点,光储融合概念受到各界关注。

4、 氢能:国家级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国产材料开始发力,国内最大PEM电解水制氢装置投产,氢能复兴号下线。

一、光伏行业价格变动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计算整理,本周光伏行业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及下周价格涨跌幅预测如下表所示。

本周光伏行业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及预测表

1674220939(1).png

注:根据PVInfoLink 数据计算整理。

1.1硅料价格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一年(2023年1月12日至2023年1月19日)变化走势图下图所示。

image.png

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注:根据PVInfoLink 数据整理绘制。

本周硅料价格继续下跌,多晶硅致密料现货均价达15万元/吨。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约为230.5GW,保守情况下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约为205GW,乐观情况下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约为250GW,2022年初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约为220GW,超预期的原因是欧洲及其分布式光伏需求爆发。

春节假期临近,制造环节均面临假期备货和人员放假等生产运营方面部署,而且前期硅料买方克制性的签单采买规模,已经造成使用方的硅料库存水平得到大幅控制和下压,对于原生硅料的新购要求形成新一轮的刚性需求。1月上半月硅料谈判和签单活跃度和积极性明显大幅回暖,硅料致密料价格范围继续呈现扩大趋势。市场现货交易中每公斤120-130元人民币的低价水平成交出现,部分具有规模性采买优势的买家瞅准时机签单和结算,同时个别硅料头部企业的前期堆积库存得到快速消化。12月至今上游环节市场变化过快,硅片价格形成超跌,不同企业对于后续趋势的判断也出现差异化,本期硅料环节确有更多硅料企业维持每公斤150元人民币以上的报价水平,上游环节的价格博弈在春节前仍然异常激烈。当前市场环境复杂,时机特殊,混杂诸多假性和干扰因素,假期后随着终端价格和需求规模逐步明朗,制造环节供需环境逐步稳定,将成为更加清晰有利的判断时机。

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约为329GW,保守情况下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约为300GW,乐观情况下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约为360GW。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约为130GW,保守情况下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约为120GW,乐观情况下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约为140GW。

2023年硅料的有效供给约为134万吨,按照每GW需要0.26万吨,容配比1.2,能够支持的有效装机达到能够达到约429GW。时隔两年之后,硅料不会成为2023年光伏装机的限制因素。

硅料环节库存规模因从12月中旬已开始快速累积,故2023年硅料期初库存规模已经相当可观,春节假期后的硅料库存规模恐将继续堆高。主流硅料厂家的生产稼动水平仍然保持高位,一季度陆续会有个别二三线厂家减产,但是面临仍然在陆续释放的新产能,硅料有效供应量增长趋势不变。

1.2硅片价格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各类型硅片均价一年(2023年1月12日至2023年1月19日)变化走势图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各类型硅片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本周硅片价格无序下跌的混乱过程已有止跌,价格范围暂时趋稳,182mm/150μm每片3.6元的低价位置暂时维持,均价水平继续下降至每片3.7元位置,虽然本期有个别几家硅片企业尝试回调价格,不过,硅片采购方面的接受度仍然有限。春节假期即将来临,生产制造环节面临最后一周的备货窗口期,在目前电池环节整体价格平稳的背景下,对于硅片采买的刚性需求仍然具有相当规模,所以硅片的签单出货方面已经得到好转,而且硅片环节整体库存压力得到有效缓解,预计春节假期之前硅片价格下跌动力不足,主体以持稳为主。硅片供应量收缩的效果逐渐显现,短期超跌的硅片价格对于当前终端收益测算,经济性持续好转,在当前相对较低的硅片价格背景下,硅片供应量和需求规模有可能形成良性对冲。长期来看,硅片环节面临日趋严峻的“有效产能”过剩趋势,即考虑小尺寸拉晶炉对应产能淘汰的情况下,拉晶产能也在面临过剩危机。另外对于N型硅片的供应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差异,将会成为今年新的观察点。

硅片价格由于前期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导致供应量减少过度,提产需要过程,但是春节假期之前备货和生产需求增加的原因,引起中游环节供不应求的短期错配局面,供需矛盾发生导致包括182mm和210mm在内的硅片现货价格均形成大幅调涨。上周后期182mm/150μm价格整体推高至3.9元/片左右,210mm/150μm价格整体推高至5-5.1元/片。182mm和210mm价格本周前半周价格继续调涨至4.4-4.45元/片和5.7-5.8元/片价格区间,迫于下游生产和备货需求,该价格水平已经普遍被接受。截止本周,下午有龙头厂家继续更新对应报价水平至每片4.8元和6.2元,在春节假期之前的最后备货周期内频繁提价,增加电池采购环节的难度和负担,造成决策困难,但是电池片环节的确面临硅片现货供应短缺的采买困难。硅片环节价格的震荡波动,对于硅料和电池端的价格也会形成直接影响,等待假期后各环节趋于稳定和终端接受度的反馈。

1.3电池片价格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各类型电池片均价一年(2023年1月12日至2023年1月19日)变化走势图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各类型电池片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在近期电池片大幅跌价的趋势中,组件厂家预期节后需求有望起量,恐怕电池片价格出现转折,需求起量导致成交价格相比上周出现持平。本周电池片成交价格M10、 G12尺寸均落在每瓦0.8元人民币的价格水平,而更低的成交价也有零星出现。当前电池片厂家话语权提升,报价相比过往踩得硬些,预期短期将不致出现大幅下跌的价格趋势,1-2月需求仍相对平淡,电池片价格将视电池厂的排产变化而有相对应的走势。

本周电池片受到硅片厂家的价格涨势而跟进报价,成交价格在上周末起以天为单位的在上升,电池片厂家持续修改订单价格,态度也相较以往来的强硬,以不接受就不出货的态度应对组件厂家的博弈。春节将至,绝大多数组件厂家在当前仍抱持观望心态,当前价格混乱、趋势不明确,截止周三厂家们并未接受更新的报价,新的报价还没落实签署,主流电池片成交价格M10, G12尺寸仍落在0.85元/瓦人民币的价格水平。然而也有部分组件厂家口头接受报价,随着后续订单签署流程,预期0.9-0.92/瓦元人民币左右的成交数目将在未来持续提升,整体静待节后市场明朗。展望后势,针对从硅片、电池片的涨势将是上中游厂家博弈的关键节点,若电池片价格持续上升,将垫高后续价格下跌基期,同时观望情绪之下、部分组件厂家也或将调节春节期间产出量。

1.4组件价格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各类型组件均价一年(2023年1月12日至2023年1月19日)变化走势图如下所示。image.png

各类型组件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组件价格序邻近春节,交付已开始收尾,本周仍并无新签单执行,节后组件价格才将出现较明显的跌价。本周执行价格约1.7-1.88/瓦左右,近期上游供应链变化剧烈,硅片因减产供应紧缺,而导致价格触底后开始反弹,连带电池片价格持续上调,甚至部分厂家预期节后有机会回到每瓦一块钱人民币左右的水平。这也使组件重新谈价进度出现波折,厂家多数停摆协议,考虑等待至春节假期后,供应链价格较为明朗时在重新谈定。目前观察,2月将有较大体量开始拉动,2-3月新单价格报价仍恐有波动,部分厂家考虑上修新签单报价,回调至1.65-1.7元/瓦人民币左右的水平。

PERC电池片价格开始出现上扬趋势,然而1月N型并无太多需求仍旧限制N型电池片价格,HJT电池片(G12)价格并无太多可具参考的新价格签单。TOPCon(M10)电池片部分电池片厂家外售推广PN同价、定价0.85-0.95元/瓦人民币。组件价格部分,1月并无太多需求、价格波动不大,HJT组件(G12)价格并无新报价价格暂稳2-2.2元/瓦人民币,海外价格约0.275-0.28元/瓦美金。TOPCon组件(M10)价格约1.89-1.93元/瓦人民币,海外价格约0.24-0.25元/瓦美金。

1.5光伏玻璃价格

image.png

本周光伏玻璃价格稳定,超白浮法光伏玻璃龙头旗滨集团本周上涨0.7%。

二、光伏胶膜粒子、光伏银浆产能产量梳理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光伏组件封装胶膜以 EVA 和 POE 类胶膜为主,当前 EVA 胶膜占据主流份额。目前,市场上封装材料主要有透明 EVA 胶膜、白色 EVA 胶膜、聚烯烃(POE)胶膜、共挤型聚烯烃复合膜 EPE(EVA-POE-EVA)胶膜和其他封装胶膜(PDMS/Silicon 胶膜、PVB 胶膜、TPU 胶膜)等。EVA 胶膜凭借较佳的光学性能和粘结性、相对低廉的成本及适配 P 型组件占据主流份额。2023年POE粒子需求约42万吨,2024年POE粒子需求约74万吨,POE粒子供应将偏紧。

三、2022年新能源回顾及2023年新能源发展展望

1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11.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28.1%。

2022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687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25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完成7208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核电677亿元,同比增长25.7%。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完成5012亿元,同比增长2.0%。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1、“天下苦价格久矣”,终回理性。回首“十四五”开局两年,“双碳”大局下的光伏行业头顶桂冠,赛道狂奔,但超高预期也引发了上下游产业链的供需矛盾,价格梦魇久久难以摆脱,硅料310元/kg、电池1.3元/W、组件2元/瓦以上,怨声载道之下“等组件”窘境频发。2022年底拐点终至,仅一个月内硅料、硅片、电池市场成交均价最大降幅高达30%上,报价甚至出现“腰斩”现象。

就新一年组件价格,主流观点大致有二,一方认为将跌至1.3~1.5元/W,市场已有低价报出;另一方则主张目前价格超跌非正常现象,短时间内即将恢复。但趋势难改,万众合力之下2023年的产业链价格终回理性,将再次迈上正常轨道,奔向新一轮周期。

2、大基地项目加速落地。从曾经的近90%到目前的50%以下,地面光伏电站占比下滑明显。进入“十四五”新时期,大基地项目接续成为地面电站开发的主要形势。2021年12月底,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清单公开,覆盖内蒙古、山西、青海等19个省区,总规模97.05GW。按照规划,其中2022年的投产容量达45.71GW。不过由于组件价格高企以及外送通道等原因,部分项目推进不及预期,这也意味着大规模并网将递延至2023年。

根据国家发改委通报,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总规模约4.5亿千瓦,除第一批项目外,第二批、第三批项目抓紧推进。2023年正值“十四五”中期,随着上游产业链价格回归理性,身兼重任的央国企也将加速地面电站项目落地。

3、分布式光伏齐头并进,但挑战升级。地面电站退守之下,则是分布式光伏的昂首前进,特别是产业链价高居不下的背景下,对价格接受度更高的分布式光伏成为市场主力。2022年上半年,地面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呈现“三分天下格局”。

4、海上光伏项目起步。随着光伏电站用地矛盾凸显,沿海省份开始向深海挺进。2022年,新能源标杆省份山东打响规模化海上光伏“第一枪”,将打造“环渤海、沿黄海”双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总装机规模高达42GW。与此同时,首批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正式打响全国海上光伏“第一枪”,10个项目总规模高达11.25GW,由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19家“首吃螃蟹”。按照政策,2022年和2023年的开工规模分别为3.8GW和4.7GW。

5、N型技术迭代加速。2022年被称之为N型技术元年,规模化量产此起彼伏,且技术路线百花齐放。TOPCon技术深受老牌传统企业青睐,HJT则成为跨界企业弯道超车的押宝技术,与此同时XBC技术进展超预期,有关三者谁将主导下一代主流电池技术的争论此起彼伏。不过,性价比仍将是摆在N型技术面前的“试刀石”。2023年开始,在中国电建26GW组件集采中,多家二三线企业的P、N型组件报出同价,这也意味着新一年的N型迭代之战将更加激烈。

6、庞大产能规模下,内卷继续。近期,产业链价格急转直下,终端需求因素外,供应端产能释放同为“推手”。“十四五”全新赛道,在旧、新势力的合攻之下,光伏产业链新增产能连创新高。2022年,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不完全统计,光伏扩产达到了近三年的“巅峰”,其中,硅料扩产规模达257万吨,同比增幅达56.23%;硅片/硅棒/切片达536GW,同比增幅58.11%;电池达629.05GW,同比增长了271.78%;组件377.8GW,增幅达136.57%。随着价格回归理性,各环节迎接产能挑战的同时,疯狂内卷持续。

7、电力市场大潮下,投资收益测算将更加复杂2022开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事实上,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均已建成中长期电力市场,两批8+6共14个现货市场试点(广东、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上海、江苏、安徽、辽宁、河南、湖北)。参与电力市场,尤其是现货市场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消纳,但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性大,价格不确定将极大影响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决策。如去年的山西电力现货市场新能源曾出现连续0电价的情况。但新能源电力参与电力市场将是大势所趋,特别是新建项目,未来投资收益率测算也将更加复杂。

四、行业重大事件及分析

1、1月19日,隆基绿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TCL中环(002129.SZ)、大全能源(688303.SH)等千亿市值光伏企业相继公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净利润集体大增。在2022年度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再创新高的背景之下,国内光伏企业迎来利润的高增长。叠加此前已经公布业绩预告的阳光电源(300274.SZ)、天合光能(688599.SZ)、晶澳科技(002459.SZ),可以明确的是,光伏产业链盈利层面的马太效应依然明显。事实上,在2022年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光伏龙头企业业绩集体飘红的情况属意料之中。

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变电工(600089.SH)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三家硅料企业(特变电工旗下子公司新特能源为硅料企业)预计2022年度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2亿元-272亿元、190亿元-192亿元、157亿元-1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231%、231.94%-235.44%、116%-130%。

翻倍式增长的背后,硅料业务成为最大驱动力。例如,通威股份在公告中指出,“受益于光伏行业持续快速发展,2022年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产品需求旺盛。公司高纯晶硅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行,各项生产指标进一步优化,新项目快速投产达产,量利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大全能源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满负荷生产,产销量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因此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大幅增加,实现业绩显著增长。”特变电工也将多晶硅产品销量、销售价格同比增长,视作利润上涨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过去两年,硅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光伏产业链的利润“向上游”。这甚至改变了企业之间利润竞争的格局——通威股份取代隆基绿能成为最赚钱的光伏公司。

不过,当多晶硅产能逐步释放致使价格下行通道打开,硅料企业的超额利润的红利期逐渐进入尾声。也因此,通威股份在2022年正式进军组件端,加速垂直一体化模式的打造。实际上,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下滑使得垂直一体化龙头企业受益。这从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企业净利润翻倍的成绩中不难看出。

此外,隆基绿能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同样也反映了这一现象。数据显示,2022年,该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5亿元-155亿元,同比增长60%-71%。“2022年行业需求持续向好,在面临因上游原材料紧缺及采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交付和成本压力下,公司适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与2021年相比,硅片和组件销售的量价齐升,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的较快增长。”隆基绿能在公告中表示。至此,在已经公布业绩预告的A股光伏板块中,已有四家企业2022年度净利润破百亿。

与此同时,光伏产业链其他环节的龙头企业业绩增速同样显著。TCL中环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亿元-71亿元,同比增长63.79%-76.20%;阳光电源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亿元-38亿元,同比增长102%-140%;晶盛机电(300316.SZ)则预计试下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39亿元-30.81亿元,同比增长60%-80%。

2、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太阳能新增装机规模约87GW,较2021年度大幅增长58.53%,创下历史新高。而这一纪录或在2023年再度被打破,不少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数据突破100GW将是大概率事件。高涨的需求之下,光伏产业链的产能扩张还将维持凶猛态势。

1月17日,隆基绿能发布公告,该公司与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拟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投资建设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预计项目总体投资金额452亿元。根据项目投资进度,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预计均为2024年3季度首线投产,2025年底达产。根据行业机构统计,2022年,隆基绿能再度蝉联全球组件出货第一。且截至2022年底,该公司硅片和电池产能将分别达到150GW、60GW。此前,隆基绿能已经宣布将其西咸乐叶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的规划产能调高至29GW,全面导入HPBC电池技术。不过,针对此次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隆基绿能尚未公开应用何种电池新技术。在业内看来,隆基绿能此次抛出超过400亿规模的大手笔投资,无疑将给近两年产能大幅提升的硅片、电池片环节的竞争带来巨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又一家光伏龙头企业很快“跟进”,同样“豪掷”400亿元扩产。

3、1月19日,晶澳科技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鄂尔多斯市建设光伏全产业链低碳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400亿元。这一项目包括建设生产15万吨/10万吨光伏原材料、20GW拉晶、20GW硅片、30GW光伏电池、10GW光伏组件及配套辅材项目。作为近些年产能扩张动作最为频繁的光伏企业之一,晶澳科技在2022年已经抛出多份投资计划,先后在石家庄、扬州、曲靖、合肥、义乌等地加码一体化产能,总投资超316亿元。可以预见的是,光伏企业加速扩产,叠加跨界资本大量涌入,在产能争先恐后地落地中,光伏行业的竞争将愈发激烈。

风险提示:

光伏行业政策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经济下行影响光伏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光伏新增装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险;其他突发爆炸等事件的风险等。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展恒基金认为可靠的公开可获得资料,但对这些资料或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展恒基金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展恒基金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印、传送或出版,否则均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就本报告内容及其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错误、疏忽、误解或其他不确定之处,展恒基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