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有望迎来强势反弹,这些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23-02-27 阅读量:1032 医药 CXO 医美

受创新的不断催化,医药行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随着国内经济生活的恢复常态,常规医药医疗服务不断复苏,医药行业的投资机遇被二级市场高度关注。世诚投资在2023年度投资策略中指出,结合行业政策、外部商业环境确定性、交易结构等诸多方面的积极变化,充分回调之后的泛医药板块吸引力大幅增加,有望成为2023年的明星。

世诚投资资深分析师姚文峰详细分析了机构的持仓情况。他指出,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可从机构的持仓变化看出趋势。

公募基金截止到去年四季度的时候,全基金的医药仓位为10.95%,环比增加1.58 个百分点;医药基金的医药仓位为91.4%,环比上升0.83 个百分点;非医药主动型基金医药仓位为6.58%,环比+1.53个百分点;A 股医药市值占比8.49%,环比增加0.65%。

从公募基金持有医药行业比例提升的幅度来看,去年并不是特别大。但是考虑到医药行业的疫后复苏以及长期的景气度,还是看好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他预计今年1月份的医药行业的持仓会继续上升。如果是参考2015年、2021年公募基金在医药行业上15~20%的持仓占比,现在公募基金整体低于7%的医药行业持仓占比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判断未来增量资金将持续进场。

姚文峰认为,去年医药行业的行情上下半年都是围绕着新冠主题展开。而在今年,如果新冠病毒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异,医药行业的投资主题应该是“去新冠”,然后回归主要赛道。创新药、医疗器械、CXO、医疗服务,都是值得关注的领域。

世诚投资目前看好的泛医药细分领域主要包括:

一是持续受益于消费升级下的消费医疗及肿瘤特色的医疗服务领域。这些板块在今年1月份行情演绎的比较充分,短期涨幅较大,在一定程度超出了市场预期。

二是以创新药和CXO为代表的创新药产业链。在去年8月份的时候,世诚投资针对该板块的发展趋势做过一次深度分享交流,当时就看好该板块的后续投资机会。从时间上来看,该板块从去年9月份开始,到现在差不多有6个月左右时间,但是我们判断医药行情还远远没有结束。从长期逻辑来看,一个是国内老龄化的趋势,另外是现在的医保谈判,政策比之前更为温和。

姚文峰指出,该板块从底部起来,很多个股已经翻倍,短期的估值得到了比较大的修复。但是因为之前跌幅巨大,离它整体的估值中枢,或者曾经最高的市值,还有较大的差距。后续判断创新药的行情可以持续,有几个主要的原因。第一个最重要的是今年的医保谈判涉及到的品种降价幅度非常小,比市场预期要温和的多;第二个就是涉及到出海的创新药企业,之前市场预期比较悲观,但随着国内药企和海外药企商业合作的落地,悲观情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得到了一些修复;第三个是美国加息,今年的宏观环境比去年有所缓和,所以判断投资方面同样会有一些改善。从整体来看,政策、财务、投融资环境对于创新药都是利好。该板块虽然短期涨幅比较大,需要提示风险,但后面如果经过调整有比较好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三是受益于医疗“新基建”及国产替代进程的器械装备,比如电生理、内镜等。对这个领域,世诚投资同样保持着比较高的关注度。这些领域目前的国产渗透率较低,随着国内企业研发的逐步升级,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应该能够得到比较大的提升。 

四是CXO板块,判断今年是业绩分化的一年。去年部分上市公司因为新冠小分子订单的影响,产能扩张的比较大。但是今年它们整体的表观收入和利润,相当于去年不会增加的太多,有些公司可能还是下滑的。对于小分子领域,世诚投资目前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公司更加看好大分子领域的一些CDMO龙头。

此外,在医疗服务领域,包括眼科、齿科,还有医美领域,在复苏的时候都是比较强劲的,这些领域在门诊端都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恢复。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