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能源行业回顾及光伏组件一体化、输变电、风电整机企业对比分析研究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23-05-19 阅读量:1559 新能源 光伏 芯片

概要及主要观点:

1、 光伏:组件将是各路“一体化”的最终落脚点,其他环节更像是战略支撑组件环节的存在。所以,从产业链地位、市场规模尤其是竞争格局的趋向来看,光伏行业要出现超级巨头,甚至万亿市值,必然要组件环节来支撑。换言之,要成为光伏行业的超级巨头,必须在组件环节这个终极战场取得胜利。

2、 风电:近期风电尤其是海风利好消息不断。1)国家能源局:2023年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040万千瓦,其中陆风989万千瓦,海风51万千瓦。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风电累计装机达到3.76亿千瓦,同比增长11.8%,其中陆风3.45亿千瓦,海风3089万千瓦。2023年一季度,全国风电发电量22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5%。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8%,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风电投资完成约249亿元,同比增长15.0%。自然资源部:在建和新开工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总规模约18GW,比上年同期翻一番。总体而言,上述信息表明了23年装机量、招标量和开工量的高景气度,也打消了对未来增速放缓的疑虑;2)上游铁矿石、螺纹钢、铜、焦炭等原材料价格下降,利好风电零部件盈利能力提升;3)招标价格海风下降、陆风企稳。4月共有4个海风项目确定中标商,海上风机加权平均价格(不含塔筒)持续下降,为3173元/kW,环比下降8.2%;4月共有52个陆风项目公布中标价格信息,继今年3月陆风加权平均价格(不含塔筒)创历史新低后,4月陆上风机价格回暖至2月水平,为1590元/kW,环比增加29.7%。4)部分零部件环节尤其是大兆瓦产能交付紧张,价格略微向上; 5)5月以来各种出海大订单,如大金重工连续2个欧洲大订单、明阳智能拿下菲律宾最大海风订单、中天科技斩获丹麦海缆订单,由塔筒、海缆和整机等主要大权重公司带动了整个风电设备市场情绪。

3、 输变电行业:毛利率下滑拉低股价市值?输变电行业,尤其跟特高压产业链强相关的上市公司业绩多处于增长区间。但多位产业人士也面临共同的苦恼——输变电市场需求稳定,业绩也实现增长,但是上市公司市值一直上不去?现在很多机构给输变电行业的估值不高,而估值核心指标之一便是毛利率。虽然输变电企业的客户多为国网、南网等央企国企,回款有保障也不存在坏账风险,但是输变电企业产品在国家电网这类头部客户面前没有议价优势,产品涨价很难,甚至遭遇压价。这是行业产品毛利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企业的毛利率还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直接影响市场对公司的估值。毛利率质变下滑直接影响净利润指标。毛利率逐年下滑是输变电行业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也是机构十分关注的重要指标。毛利率没有高速增长空间,机构给出的股票估值空间自然也上不去。

4、 新能源主题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当全市场基金纷纷减持新能源时,一季度也有不少逆市坚守的新能源的基金经理。比如刘格菘、崔宸龙、陆彬、冯明远、赵诣、祁禾、施成、郑澄然、郑泽鸿等。陆彬认为新能源行业渗透率提升后最甜蜜的投资期已经过去。但是,从中长期维度看,他觉得新能源产业还具备较长的生命周期,不少细分板块还能维持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他看到行业中的优质公司对应2025年的盈利中枢在当前市值的投资价值。赵诣在季报中认为,新能源行业新一轮需求提升叠加补库周期有望来临,头部公司在这轮降价周期中也经承受住了很好的压力测试,考虑到产业链公司股价出现大幅调整,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的情况下,他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公司越来越乐观。

5、 发展绿氢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方式。氢能具有来源多样、清洁低碳、灵活高效和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目前根据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的不同将氢能按颜色主要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种。发展绿氢1)发展绿氢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方式;2)绿氢储能具备大规模、长周期等优势,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3)绿氢是连接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与需求中心的重要桥梁。在全球主要国家的政策积极推动下,氢能有望高质量快速发展。

一、新能源

1、太阳能光伏

1.1光伏产业链价格变动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计算整理,本周光伏行业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及下周价格涨跌幅预测如下表所示。

截屏2023-05-19 17.41.38.png

1.1.1硅料价格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一年(2021年12月15日至2023年5月18日)变化走势图下图所示。

截屏2023-05-19 17.42.53.png

与5月10日价格相比,仅仅一周时间,硅料价格全线下降,降幅接近10%,本周最高成交价普遍低于上周最低成交价,足见上游市场竞争压力。据硅业分会介绍,5月硅料产量约11.9万吨,环比增加0.85万吨,而硅片企业为了去库存,开工率有所下调,导致硅料企业库存增加,且大多集中在一线企业中。本周成交价格主要来自一线企业,预计未来价格还将保持下跌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硅料一季度月产出基本稳定在10万吨左右,一季度产量为30.4万吨,根据硅业分会预测,二季度国内硅料产量约35万吨,环比增加15%,供给进一步释放。

根据莫尼塔先进制造研究,4月硅料总产量11.1万吨,环比提升5.5%左右, 5、6月硅料产量11.7-12.6万吨左右,环比走高,维持满产。硅料产能集中在6月份释放,对比硅片需求,价格将更快一步下跌。

对比硅片及光伏产业链其它环节,硅料的生产周期更短,技术壁垒更高,而硅料涨价历经两年,产能不断加码下,产量陆续释放,2023年供需失衡得到根本缓解。预计2023年国内硅料产量有望达到124万吨,同比增速约50%。

经历上一轮行业洗牌,多晶硅产业格局已得到明显改善,生产成本持续优化,国内硅片企业生产总成本普遍达到60元/kg以下。通威、大全、东方希望等头部企业现有产能具备更低的成本优势,通威硅料生产总成本低于40元/kg。

1.1.2硅片价格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各类型硅片均价一年(2021年12月15日至2023年5月18日)变化走势图如下图所示。

截屏2023-05-19 17.43.53.png

市场单晶硅片M10主流成交均价为4.75元/片,单晶硅片G12主流成交均价为6.2元/片。硅片价格继续大幅走跌,市场价格兴起,企业间报价混乱。

前期在硅片充足利润背景下,硅片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造成目前市场库存高达16-17亿片,企业排库压力仍在,后续仍有走跌可能。

本周高纯石英砂中外层价格暂时维持稳定。目前龙头企业内层砂价格为27-29.9万元/吨、中层砂价格为17万左右、外层砂价格10-12万元/吨,价格已稳定两周有余。

对于后续价格,国内龙头企业计划将于6月初再次上涨石英砂的价格。

1.1.3电池片价格分析根据PVInfoLink数据,各类型电池片均价一年(202112152023518)变化走势图如下图所示。

截屏2023-05-19 17.44.59.png

本周电池片价格快速下坠,尤其182 PERC电池片一天一价逐日走跌,从周初的1元/W左右跌至今日的0.93-0.95元/W,210PERC电池片价格相对稳定,Topcon182一步到位直降1毛,当前主流价格为1.05元/W。

硅片-电池片跌跌不休,暂未企稳,但当前价格足以刺激组件厂加快扫货,电池片-组件环节利润增厚窗口期,市场热情较高。

1.1.4组件价格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各类型组件均价一年(2021年12月15日至2023年5月18日)变化走势图如下所示。

截屏2023-05-19 17.46.01.png

5月组件排产增速明显放缓。据SMM统计,4月国内组件产量约为41.5GW,环比3月上涨9.2%,较3月供应仍较明显上涨,主要原因在于4月终端项目启动情况良好,组件企业4月面临较大交货压力,尤其一线企业纷纷提产,供应量随即提升。进入5月,部分终端电站考虑成本及施工影响对交货需求减弱,5月组件产量约43GW增速低于此前预期。

据SMM统计,4月国内组件产量约为41.5GW,环比3月上涨9.2%,较3月供应仍较明显上涨,主要原因在于4月终端项目启动情况良好,组件企业4月面临较大交货压力,尤其一线企业纷纷提产,供应量随即提升。进入5月,部分终端电站考虑成本及施工影响对交货需求减弱,5月组件产量约43GW增速低于此前预期。

4月受部分企业低价占市及项目工期影响,终端提货心态较为积极,第一周(4.3-4.9)国内光伏中标总量高达8.4GW,环比增幅达到49%。叠加海外需求的恢复,4月市场热度明显回温。进入5月终端提货积极性开始走弱,5月第一周中标量不足5GW较4月出现明显减少。主要在于一方面组件价格走势不及终端预期,5月前后上游产品价格不断走跌,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价格混战局面。但组件受电池片前期撑市影响价格基本保持稳定,超出终端心理预期,部分终端推迟采购。另一方面,部分项目审批趋严,对储能要求的提高致使部分项目出现延期亦导致需求减少进而使得企业排产增速不及预期。

受终端需求减弱影响,组件企业目前亦出现累库趋势。据SMM统计,不包括在途订单,目前组件企业库存以及超过20GW,库存压力颇大叠加电池片已经开启降价,后期组件价格恐将走跌。

1.1.5光伏玻璃价格

2021年12月16日至2023年5月18日

截屏2023-05-19 17.47.03.png

本周光伏玻璃报价仍然稳定,3.2mm、2.0mm光伏玻璃价格分别为25.5-26.5元/平方米、18.0-19.0元/平方米。

目前即将进入光伏玻璃新一轮定价谈判周期,5月国内光伏玻璃成交量较4月有所减少,企业库存亦有所增加,预计6月光伏玻璃价格受需求影响大概率向下调整。

 1.1.6其他环节

image.gif

本周胶膜价格逐步谈定,460克重EVA胶膜市场主流价格均来到10元/平米以下,380克重POE胶膜主流价格13.5元/平米左右。

但本周EVA光伏料/POE光伏料行情依然疲软。EVA光伏料由于排产高库存积压,价格近期弱势运行为主,给到胶膜厂在当前价位吸货的时间与空间,本周市场交易已跌破16000元/吨。

6-7月终端需求预期提升将助力上下游快速去化库存,胶膜整体库存在5月中下旬回归合理水平,胶膜端的订单量预计于5月底明显提升,但在价格方面的反应会略有延迟。

5月又将成为整个光伏市场刻骨铭心的标志月,今年产业链行情反转不断,组件上游主要材料价格混战分别出现在1月、2月、5月,多晶硅/硅片价格的暴涨暴跌把市场玩家打磨得“失去脾气”,对于辅材胶膜,在其上游EVA价格快速变化下情况下,其价格仍相对稳定。一季度产业链上下游疯狂提产,胶膜库存积压问题于4月凸显。今年一季度全产业链各环节基于乐观市场预期下提产速度和数量可谓疯狂。今年一季度国内光伏装机33.65GW,其中分布式占约54%,组件产量98GW,胶膜产量10.99亿平,EVA光伏料产量29.18万吨。基于容配比1.2,1GW组件耗用950万方胶膜来测算,考虑进出口后组件一季度末总库存约13.35GW(包含上下游及中间贸易商库存),此期间分销商拿货积极,胶膜一季度末总库存1.68亿平处于库存高位。组件3月底的成品库存和原材料胶膜库存均位于高位。4月份组件产量继续走高环比上升10.53%,分销商积极采买,但终端需求的增长不及供应增速,库存日益高涨,给组件带来了较大的出库压力,叠加在库辅材原料高位,组件厂主动降库存从而坎掉了不少月初胶膜订单,4月组件厂胶膜采购量小于其实际需求量,部分组件厂胶膜库存从15天及以上水位降到7-10天。截至4月底组件厂胶膜库存平均为10天,部分中小型组件厂胶膜库存仍高达15天左右,而此期间胶膜厂4月光伏胶膜产量约为4.03亿平,虽环比3月减少4.71%,但胶膜厂累库较严重,出货压力骤升。

5月中上旬原料端急促降价,胶膜大批订单被迫延迟。5月组件厂继续主动降原料库存,采购量总体而言仍小于需求量。且5月终端需求尚未有明显提升,组件库存高达半个月水平,光伏上游原材料端受库存压力影响大幅降价进一步加重了组件厂采购端的观望情绪。从EVA价格方面观察,组件端的库存压力通过胶膜继续向上游传导致使近期EVA光伏料价格骤降,叠加EVA发泡料价格持续疲软,在市场还没来得及反应之际,EVA光伏料仅用一周时间从18000-18500元/吨跌至16000-16500元/吨,但交易量却较少,EVA的跌价推动了POE光伏料的阶段性下行。而当前光伏胶膜厂在库高价原料还需一段时间稀释与消化,并对5月中上旬胶膜价格形成了一定的支撑。但EVA光伏料由于排产高库存积压,价格近期弱势运行为主,给到胶膜厂在当前价位吸货的时间与空间,基于成本下降,及本月大量下游订单迟迟未释放,胶膜虽未正式调价,但实际成交价小碎步不断走低。当前中小型组件厂延缓胶膜采购,预计持续观望到月底。

6-7月终端市场较为乐观,胶膜预计价平量升。截至本周硅料-硅片端的降价已成功传导至电池片-组件环节,终端项目利润增厚,装机积极性大幅提升,且今年大基地项目预计二季度底正式大规模启动。需求提升将助力上下游快速去化库存,库存在5月中下旬回归合理水平,且胶膜端的订单量预计于5月底明显提升,但在价格方面的反应会略有延迟,主要还是受到二季度EVA整体行情偏弱影响。

本周逆变器价格继续持稳,并网逆变器20kw价格0.2-0.26元/W,50kw价格0.18-0.21元/W,110kw价格0.16-0.19元/W。

当前各厂家订单数量饱满,以欧美亚拉为主的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企业出货量提升。国内终端需求量暂未见起色,各逆变器厂家对市场仍抱着观望态度,价格目前还未有调整的趋势。

本周国内包括东方日升、通威、天合光能、晶科等多家企业中标光伏组件项目共50项,包含标段共57项,其中披露装机容量项目共37项,中标总装机容量达3018.44MW,相比上周减少1974.39MW。

当周组件集采定标容量位于平均水平,组件集采价格区间目前仍暂时持稳,中标价格分布区间集中1.64-1.67元/瓦。

由于光伏产业链上游整体维持下跌趋势,叠加五月国内电站项目受合规审查、土地问题等其他种种因素影响流程,导致部分项目落地困难,使终端企业对市场持有一定的观望情绪,压价心态更加明确。

1.2光伏产业链产能产量分析

“以价换量、降价跑量”,可能是今年光伏的行业特征,无论是海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海外光伏组件价格受到经销商合同提前签订、海运在途等影响,可能较国内市场有所滞后。另外,欧洲等分布式光伏市场对于高溢价产品的接受度更高。

从今年一季度各大洲市场表现来看,欧洲市场既是绝对主力,又是增量的主力。从去年年底的各种分析来看,欧洲应该囤积了约40GW的组件未被装机,今年的组件需求应该会受到影响。但事实上,今年1季度,我国对欧洲光伏产品出口额达到68.35亿美元,占2023年1季度光伏出口总额的46.84%。

2023年俄乌冲突仍在继续并似乎遥遥无期,欧洲各国不急才怪。2月是俄乌冲突一周年,3月欧洲市场表现更强劲,从中国进口光伏28.31亿元。

2022年中国光伏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光伏上市企业的年报好到出奇,这一点去年年底就已经广为人知了。随着年报的正式发布,更准确、更喜人的数据也呈现在眼前。

美国光伏市场23年增速值得关注,组件一体化:【晶澳科技】(东南亚4GW一体化产能+美国2GW组件产能规划);【晶科能源】(东南亚7GW一体化产能+美国400MW组件产能);【隆基绿能】(东南亚4GW硅片+8GW电池组件产能,与Invenergy合作在美建5GW组件厂);【天合光能】(东南亚7GW一体化产能);【TCL中环】(持股MAXEON,后续有望凭借工业4.0的优势美国建厂)、【博威合金】(越南2GW电池组件产能供应美国);支架和支架代工企业【意华股份】(美国工厂计划5月投产);【振江股份】(美国工厂计划Q3投产);【中信博】(以技术入股方式参与美国市场)。

2、风电

2.1风电产业链价格变动分析

2023年5月18日中厚板、圆钢、铸造生铁、废钢、螺纹钢、玻纤、碳纤维价格分别为4523元/吨、4480元/吨、3750元/吨、3120元/吨、4340元/吨、3850元/吨、138.7元/千克,周变动幅度分别为+2.0%/+0.7%/0%/+1.3%/+0.7%/-2.5%/-2.7%。

风机中标价格:陆上风电含塔筒项目均价为2,080元/kW,不含塔筒项目均价为1,697元/kW;海上风电方面,除中国电建集中采购1GW项目中标价格为2,353元/kW,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其他项目中标折合单价稳定在3,200-3,800元/kW的报价范围内。

风电装机/投资/发电数据:2022年全年风电新增装机37.63GW,其中陆上风电33.56GW,海上风电4.07GW;全国风电累计建设投资完成额为1960亿元,;全国风电利用小时数为2221h;全国风电发电量为7624亿千瓦时。2023年1-3月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0.40GW,同比+31.6%;全国风电累计建设投资完成额为249亿元,同比+15.3%;全国风电利用小时数为615h,同比+10.8%。全国风电发电量为2287亿千瓦时,同比+24.5%。2023年3月全国风电新增装机4.56GW,同比+110.1%,创造有史以来单月装机最好成绩。

2.2风电整机产能产量分析

金风科技(002202.SZ)一季度营收55.64亿元,同比下滑12.83%;实现归母净利润12.35亿元,同比微降2.42%。相较于2022年的业绩,金风科技一季度营收降幅扩大,但净利润降幅则显著收窄。金风科技2022年营收464.37亿元,同比下降8.77%;归母净利润23.83亿元,同比大降36.12%。

明阳智能一季度营收下跌61.84%至27.2亿元,实现归母净亏损2.26亿元,同比下滑116.07%。明阳智能表示,营收大降主要是本期风机销售数量减少所致,净利润的减少则是随着本期营收减少所导致的。明阳智能2022年实现营收307.48亿元,同比增长12.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55亿元,同比增长9.4%。年报信息显示,明阳智能去年风电及相关配件销售、风电场发电两项业务的营收和净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电站产品销售贡献了主要的增长。

运达股份去年主要经营指标创新高,2022年实现营收173.84亿元,同比增长7.57%;归母净利润6.17亿元,同比增长5.12%。一季度,运达股份净利润也开始下滑。运达股份一季度营收微增2%至34.8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376万元,同比减少34.05%。截至3月底,运达股份累计在手订单1.98万MW,其中5MW以上的机组占比近八成。

运达股份发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一季度计提信用减值准备及资产减值准备的总金额为1.36亿元,转回或转销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的总金额为5216万元,共计减少一季度净利润7794万元,并相应减少报告期内公司所有者权益7793.5万元。

在2022年年报中,运达股份表示,2022年,中国风电行业面临着机制和政策不断调整、电力市场改革深化、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关键零部件产能不足、整机价格持续下行和国际形势复杂等多重挑战。

电气风电今年一季度和去年的经营情况都不容乐观,引发了上交所的问询。电气风电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3.86亿元,同比下降69.46%;实现归母净亏损1.67亿元,同比下降226.62%。电气风电表示,营收下降主要由部分销售订单项目执行进度延后影响,利润下滑则是由于营收规模较大下滑,毛利率较高的海上风电占比下降,同时报告期内仍需支出造成的影响。

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合同资产减值准备、信用减值准备在内,电气风电一季度计提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共计1亿元,转回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共计5766.71万元,共减少公司一季度营业利润4320.84万元。

电气风电去年营收大降48.61%至120.75亿元,实现归母净亏损3.38亿元,同比大降166.68%。在年报中,电气风电表示,公司核心竞争力未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主营业务、主要财务指标变化情况与行业趋势一致,但若后续风机市场招标价格仍持续下降,而公司无法保证产品成本随销售价格同步下降,公司业绩仍存在下滑风险。

电气风电在4月18日收到了上交所的问询函,后者要求前者就亏损合同损失计提、经营业绩的大幅下滑、营业成本及期间费用、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等进行回复。4月29日,电气风电发布延期回复问询函公告,预计于5月16日前进行回复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三一重能一季度营收下降23.66%至15.64亿元,归母净利润下滑19.15%至4.82亿元。三一重能表示,营收下降主要系风机交付速度较同期有所下降,归母净利润无重大变动,归母扣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下降32.7%,主要由于本期风机交付速度、风场出售进度较同期有所下降。三一重能去年营收增长20.89%至123.25亿元,归母净利润微增2.78%至16.48亿元。

二、投资方向梳理

2.1光伏组件、电池行业分析

隆基绿能,2022年电池组件出货46.76GW。

优势: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单晶光伏制造企业,单晶硅片和组件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亮点:公司是工信部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唯一入选的光伏制造企业,2012年至2022年9月,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人民币180亿元,根据灼识咨询报告,研发投入为行业最高。

晶澳科技,2022年电池组件出货39.75GW。

优势:公司已建立起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包括太阳能硅棒、硅片、电池及组件、光伏电站等各生产应用环节,形成了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技术和成本优势。

亮点:公司重视研发,电池及组件技术在转换效率、功率、质量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始终保持着业界领先水平。

天合光能,2022年电池组件出货43.09GW。

优势:公司以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形成的“一室两中心”为等主要平台为创新依托,长期保持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

亮点:公司积累了行业内较高的知名度,建立了优质的客户资源,与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TPG 集团、Enel 等国内和国际领先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晶科能源,2022年公司电池组件出货44.33GW。

优势:公司凭借持续高研发投入,在N型TOPCon领域的研发接连取得突破,N型TOPCon电池实验室转化效率最高达26.4%,大规模量产电池效率超过25.1%。

亮点:公司的产品已服务于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客户,销量领跑全球主流光伏市场。2022年12月,公司成为全球首个组件累积出货量突破130GW的光伏品牌。 

通威股份:1)硅料:23Q1销售8万吨左右,其中权益出货6万吨以上,单吨盈利预计12-13万吨,对应净利润75-80亿元;2)电池片: 23Q1出货15-16GW,单瓦盈利6-7分钱,对应净利率10亿元;3)组件:23Q1出货3GW,盈亏平衡。

23Q2指引:预计硅料Q2出货8万吨以上,电池片出货17GW左右,组件出货5GW左右。

通威股份对于硅料的判断——“2023年下半年、2024年上半年会是第一轮相对过剩的时点。2024年半年的时间,甚至全年的时间,多晶硅会处于供过于求、可能相对的价格低点和盈利低点。”公司硅料扩产遵循了一个延续性的节奏,根据18个月的建设周期,2024年能实现调试投产,2025年完成扩产。

在2022年年报中,通威股份多次提及硅料业务的成本优势。去年,公司硅料业务实现营收618.55亿元,而营业成本只有153.85亿元。硅料成本在行业领先,未来是否还能将成本控制做到极致?——“同第七代相比,第八代会降低每吨2000(元)~3000(元)的单位成本,单耗、能耗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随着不断迭代升级,会继续降低对工业硅原料的消耗。在单耗方面已经领先于德国的瓦克化学,有信心做好成本管控。” 

通威股份在今年披露了160亿元定增计划,用于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云南通威水电硅材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二期20万吨/年高纯晶硅项目)。综上来看,通威股份160亿元定增计划的逻辑在于当行业处于盈利低谷的淘汰周期时,公司扩张新建项目。待到2025年下行周期经历大浪淘沙后,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扩产产能或能在小波段上行期获利。大股东是不参与这次定增的。

实际上,预判趋势比预测硅料价格要容易一点。综合行业内公开预测,有悲观声音认为,明年硅料价格可能只有每吨7万元、8万元。

“平价上网之后,光伏产业已经变得高度市场化。过去业内也预测了装机量、预测了硅料价格,但最后都被‘打脸’,至于明年硅料价格,那就更难预测。”严虎表示。今年上半年,硅料价格或能维持在每吨20万元,但第三季度后有可能跌至每吨10万元到15万元区间,到了明年可能会走到10万元以下,“终极就在6万元到8万元”。

对于未来的预测,刘汉元也说了很多自己的看法。“所有的预测分析都是某一个视角的看法,只要事实没来之前。如果装机低于500个GW,硅料市场过剩;如果是700个GW,就是较紧的平衡;如果是1000个GW,多晶硅还要紧缺。这个市场就是不确定。”

根据公司去年年报,通威股份负债率为49.57%。刘汉元反复说,光伏产业所有的千亿级一体化公司中,通威股份的融资潜力最大,融资空间最有效,融资额最有余量。

对于行业下行周期的硅料竞争,保持先发优势,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才能处于有利的竞争态势,进而掌握产品话语权、影响力、盈利空间。硅料的终端应用是组件,刘汉元说,通威股份向友商开放硅料企业参股,黏合客户扩大组件的硅料占用份额。

实际上,通威股份在年报中披露了组件“雄心”。根据产能规划,通威股份预计2023年底高纯晶硅产能将超过38万吨,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80GW~100GW,组件产能达到80GW。

在硅料领域,棒状硅面临颗粒硅的竞争,协鑫科技就已宣布退出棒状硅。在电池片领域,N型电池时代逐渐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在光伏电池领域,钙钛矿电池也在咄咄逼人。

年报中,通威股份对当前的众多技术热点已有提及,其中钙钛矿/硅叠层实验室已于报告期内投入使用,小尺寸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实验室第三方认证效率达到27.19%。

“颗粒硅如火如荼,我们团队保持高度警惕和有效跟进。颗粒硅的发展有进步,发展很好,大家认可的范围在增加。不过相比较,各自能耗总体水平各有所长。颗粒硅在成本和去除杂质的追赶都有相当长的路程;还有达产时间,需要考虑产能利用率。当然,友商取得进展,我们也要为它们的技术突破点赞。”刘汉元表示。

至于现在火爆的钙钛矿路线,刘汉元提到,尽管钙钛矿的生产成本低,但钙钛矿能否在日晒雨淋的自然环境中保持材料效力,还需要观察。“商业化应用还是很难,现在更多是晶硅和钙钛矿的复合应用。”

2.2 光伏降低成本研究分析

电镀铜行业分析——HJT亟需降低银浆成本,电镀铜为HJT独有的降本方式。HJT降本为规模扩产关键,银浆降本为重要手段。根据测算,银浆成本占总成本比重约11%,因此降低银浆成本、少银&去银化极为关键。

银浆降本手段主要分为两大类,电镀铜为“终极”去银化降本手段:(1)栅线图形的优化,通过栅线变细从而节约银浆耗量,例如MBB(多主栅),逐步由12BB向SMBB、0BB(即无主栅技术,去掉主栅仅保留细栅);(2)浆料银含量的降低,使用贱金属替代贵金属,例如银包铜可利用铜替代部分银,通过将银覆盖在铜粉颗粒的表面来减少银用量,而电镀铜则可利用铜替代全部银,实现去银化,彻底解决HJT用银问题,同时与其它降银手段相比,电镀铜由于栅线更细降低遮光面积,能够进一步提升效率,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从降本&增效两个维度考虑,电镀铜是去银化的终极手段。

image.gif

电镀铜技术更适用于HJT,为HJT独有的降本项:(1)PERC:无需使用电镀铜,因单面用银、银浆耗量少,电镀铜带来的非硅成本下降极为有限。(2)XBC:PN结和电极均处于电池背面,不需要考虑遮光损失,栅线图形也不需要特别精细,但XBC工艺复杂,需要多次掩膜和刻蚀,电镀铜进一步增加其复杂程度。(3)TOPCon:①电镀铜要求低温工艺,与TOPCon高温工艺不适配,高温下铜容易氧化失效;②TOPCon电极直接与硅片接触,缺少TCO薄膜阻挡,铜易扩散到硅中, 带来可靠性问题,但可以通过激光在非导电层上开槽再镀镍、烧结后进行电镀铜,镍层能够提供部分阻挡;③TOPCon设备和工艺成本低,电镀铜带来的非硅成本降低有限。

(4)HJT:①低温工艺符合电镀铜工艺要求;②HJT电极与TCO薄膜接触,不与硅片直接接触,能够避免铜污染硅片内部;③HJT双面用银且低温银浆耗量更大、价格更高,因此HJT银浆降本需求更迫切,故电镀铜降低HJT非硅成本效果最明显,更适用于HJT技术——根据测算,假设电镀铜量产后带来0.5%提效、电镀液等耗材成本0.03元/W、电镀设备价值量1亿元/GW,则 PERC/TOPCon/HJT三种技术路线应用电镀铜后带来的非硅成本降低幅度分别为 2%/12%/21%。

降低电池正面遮光损失、减小栅线的电阻损耗、改善电极与TCO接触、低成本电极制备是电池金属化工艺的发展方向,电镀铜既能够通过更低的电阻、更高的栅线高宽比来提高转换效率,也能够通过低价铜完全替代高价银实现降本,有望成为去银化的降本提效终极技术。

(1)增效:①电阻损耗少,导电性能更优:电镀铜栅线内部均匀、与TCO接触更优,有效减小电极与PN结的接触电阻,同时与银浆混合物相比,铜栅线为纯铜,本身的体电阻更低,铜栅线的体电阻率约1.8μΩ.cm,低温银浆的体电阻率约3-10μΩ.cm,故电阻损耗少、导电性能更优。②线宽更窄,遮光损失少:铜栅线的线宽更窄、高宽比更高,即电极更窄、更厚,其中铜栅线的线宽约 15μm,低温银浆的线宽大于40μm,故电镀铜能够降低栅线遮挡造成的遮光损失、提高载流子收集几率,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电镀铜相较低温银浆丝网印刷可以提高0.3-0.5pct光电转换效率。

(2)降本:目前浆料降本手段主要为银包铜与电镀铜,测算对比两种方式的非硅成本差异,主要体现在材料和设备两方面,其中银包铜根据发展阶段分为 50%/30%含银量,HJT电池效率均为25%;电镀铜分为小规模初期/规模量产,HJT电池效率分别为25.3%/25.5%。

①材料成本:a.银包铜:以浆料耗量120mg/片为基准,根据50%/30%的含银比例及6500元/KG的银浆价格测算得到成本分别为0.05/0.03元/W;b.电镀铜:估计铜耗量约77mg/片,结合铜价测算得到成本约为0.0006元/W,显著降低浆料成本,但电镀铜额外需要配备电镀药水、掩膜材料等,目前下游需求量较少且海外供应商居多使得成本较高,未来国产化&规模放量有望降本,估计小规模初期/规模量产后成本分别约0.07/0.03元/W,故综合来看虽然电镀铜节省了银浆成本,但额外增加的电镀药水、掩膜材料等影响了材料降本效果。

②设备成本:a.银包铜:仍采用传统的丝印工艺,单GW丝印设备价值量约4000万元,按照5年折旧期,则设备折旧成本约0.01元/W;b.电镀铜:当前单 GW电镀铜设备价值量约2亿元,未来有望降低至1亿元,按照5年折旧期,则设备折旧成本约0.04/0.02元/W。③材料+设备折旧成本合计:综合材料及设备折旧成本,50%/30%银包铜的边际非硅成本约为0.06/0.04元/W,电镀铜目前成本约为0.11元/W,故与银包铜相比,电镀铜尚不具备显著降本优势,主要系电镀药水、掩膜材料等耗材及设备折旧成本较高,未来国产化和规模放量降本后有望降低至 0.05 元/W。

当然随着光伏下游装机量持续提升、全球银浆耗量增加可能会带来银价上涨,存在银包铜材料成本增加的可能性,故电镀铜的产业化进程除了自身持续降本外, 也取决于其它降银手段的推进速度,同时电镀铜也是抑制银浆价格上涨的有效手段。根据测算,银价上涨 43%、银浆含税价格9295元/KG时,30%银包铜的材料+设备折旧成本为0.051元/W,而电镀铜工艺量产(提效0.5%、电镀液和掩膜材料成本为0.03元/W、设备价值量1亿元/GW)的成本约为0.051元/W,此时电镀铜量产成本与银包铜打平,上涨超过43%时电镀铜成本低于银包铜,经济性凸显。

早期电镀铜以研发线和中试线为主,没有大规模量产。2015年日本Kaneka 采用电镀铜的双面异质结电池效率达到25.1%,并计划利用该技术建立一条试生产线;2018年国电投建立了电镀铜中试线,2021年初效率达到24.5%;金石能源2021年推出了电镀铜HBC组件,组件效率达到23.3%,中试线效率最高超 26%;2021年11月海源复材公告与捷得宝合作建设5GW电镀铜HJT产能,首条线规划投产600MW。

2022年以来光伏电镀铜耗材借鉴 PCB 领域、设备借鉴半导体领域等均有所突破,电镀铜快速导入验证。(1)耗材:以往多采用干膜+挂镀方式,但干膜成本较高,热压到电池片上后容易带来碎片率的提升,2022年8月以来掩膜突破采用湿膜(油墨)后产业化进程加速,油墨在PCB的领域应用较为成熟,通过改善线宽后在光伏领域得以应用。(2)设备:图形化与金属化设备均有进展,如芯碁微装将激光直写光刻设备由半导体领域复制到光伏领域,迈为股份与 SunDrive合作研发无种子层直接电镀工艺等。

电镀铜目前处在产业化初期,仍存在设备产能、环保、良率等问题,预计2023 年行业进行较大规模中试,2024年有望导入量产。(1)设备产能:目前设备产能较低,未来设备产能进一步提升后有利于降本。(2)环保:在电镀铜工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干膜或油墨、电镀液等有机污染物,且沉积抗蚀剂、曝光、抗蚀剂显影需在黄光洁净室内进行需要进行后续处理。(3)良率:相较丝网印刷,电镀铜工序更长、更复杂,使得良率较低。随着设备、耗材等产业链配套成熟,下游电池厂积极研发验证,2023年行业将进行较大规模中试,2024 年有望导入量产。

到2025年电镀铜设备市场空间达30亿元。电镀铜工序包括种子层制备、图形化、电镀三大环节,涌现多种设备方案。电镀铜工艺尚未定型,各环节技术方案包括(1)种子层:设备主要采用 PVD,主要技术分歧在于是否制备种子层、制备整面/局部种子层和种子层金属选用;(2)图形化:感光材料分为干膜和油墨,主要技术分歧在于曝光显影环节选用掩膜类光刻/LDI 激光直写/激光 开槽;(3)电镀:主要技术分歧在于水平镀/垂直镀/光诱导电镀。

目前电镀铜设备价值量共2亿元/GW,预计有望下降到1亿元/GW左右。以HJT电镀铜工艺为例,种子层制备环节,PVD设备价值量约5000万元/GW,占比约为25%;图形化环节由于技术路线选择差异,设备价值量在4000-6000万元/GW不等,占比约为30%;电镀环节设备价值量约5000万元/GW,占比约为 25%,其它设备占比约为20%。伴随各环节技术进一步成熟及电镀铜规模化量产,我们预计设备投资额后续有望下降到1亿元/GW左右。

目前电镀铜仍然处于试验阶段,预计2023年年中出现100-300MW产线,2024年出现GW级产线。假设 2023-2025年HJT在光伏电池片中分别达到 25%、35%、45%的渗透率,电镀铜在HJT金属化方法中分别达到2%、10%、25%的渗透率,测算到2025年电镀铜设备市场空间为30亿元,2023-2025年CAGR达 260%,其中PVD市场空间达到7亿元,图形化设备市场空间达到9亿元,电镀设备市场空间达到7亿元。

制备种子层的主要作用为提升栅线与TCO层之间的导电性和附着力。由于 HJT电池电极接触透明导电薄膜(TCO层),会存在电镀金属与TCO层之间吸附力较差的问题,通常借鉴半导体行业的方案,在电镀金属与TCO层之间制备整面“种子层”、掩膜电镀后去除掩膜蚀刻未电镀部分种子层来解决附着力的问题,但应用于光伏行业的大规模生产需要解决几个问题:(1)步骤较多导致的良率较低和成本较高;(2)种子层蚀刻溶液会一定程度刻蚀TCO层,增加量产工艺难度和废液处理成本;(3)制备铜种子层后薄膜的透过率发生降低,进而导致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等。

HJT 电池可以选择制备种子层(整面或局部)或不制备种子层直接电镀。(1)整面制备种子层:如捷德宝的方案为整面制备种子层;(2)局部制备种子层:如太阳井拥有局部制备种子层的专利,保障电镀电极与TCO层高附着力,同时省去种子层刻蚀步骤;(3)无种子层直接电镀:如迈为股份2022 年 9 月联合澳大利亚金属化技术公司 SunDrive 研制出转换效率高达 26.41%的 HJT 电池(M6 尺寸),SunDrive 即为无种子层直接电镀 工艺。

种子层制备所需设备为 PVD,设备价值量约 5000 万元/GW。制备种子层的方法通 常是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将具有透明导电薄膜的基片放置在镀膜载板表面进入腔 室上镀膜,可采用 PVD 溅射法、PVD 蒸镀法或 PVD 离子镀法,沉积包括铜、镍、银、 铝的单一膜层或复合膜层,沉积厚度为 5500nm。PVD 方案优势在于(1)便于控制工艺温度在200℃左右;(2)技术成熟,可共用沉积TCO膜层的PVD或新增PVD设备实 现。其它制备方法包括 RPD、印刷等。预计到2025年电镀铜新增PVD设备市场空间为7亿元,迈为有望首先受益。相较于RPD设备,迈为股份 PVD 设备具备产能较高、靶材利用率较高、成本较低等优势,且与RPD 转换效率差距逐步缩小。伴随PVD逐渐成为种子层制备主流设备,迈为股份有望首先受益。

图形化环节分为掩膜、曝光、显影工序。掩膜即在电池片上涂覆感光材料,曝光指 在烘干后的电池片上留下待电镀区域图形(或需掩模版,该掩模版与感光材料不同),显影指去除电池片表面待电镀区域的感光材料,最终形成电镀需要的图形化开口。掩膜工序中,油墨正在成为主流感光材料,优势在于低成本和细线宽。感光材料分为干膜和湿膜(油墨),主要作用为阻挡和蚀刻,且电镀栅线的线宽取决于掩膜的精度。干膜是PCB行业的成熟耗材,应用于光伏电镀铜的劣势在于(1)成本较高;(2)需要热压贴到电池片上,容易造成碎片率的提升;(3)栅线难以做细,只能达到30微米。油墨的优势在于更低的成本和更细的线宽,经技术突破现已能满足电镀铜10微米线宽要求。涂覆感光材料可以采用层压、喷墨打印、丝网印刷、超声喷涂、滚压涂布等方式,其中油墨印刷应用较为普遍。

曝光显影可以通过掩膜类光刻、LDI 激光直写、激光开槽或喷墨打印实现。曝光工 序可采取(1)掩膜类光刻:需要通过掩模版把图形转移到涂覆感光材料的电池片上,按曝光光源可分为激光光源和紫外LED光源。(2)LDI激光直写:计算机控制的高精度光束聚焦投影至涂覆有感光材料的基材表面上完成曝光。(3)激光开槽:替代曝光显影,直接打开掩膜实现图形化。(4)喷墨打印:使用蚀刻机喷墨打印刻蚀剂以完成开槽,线宽通常在25微米内。

预计到2025年电镀铜新增图形化设备市场空间约为9亿元,相关标的包括迈为股份、芯碁微装、帝尔激光。按技术路线来看,(1)掩膜类光刻:我们看好经济性更强的“油墨+掩膜类光刻”技术路线,迈为股份有望凭借丝网印刷相关技术积淀实现技术突破。(2)LDI激光直写:芯碁微装下游验证进展较快,与头部电池片厂商如隆基、通威进行技术交流。(3)激光开槽:帝尔激光布局电镀铜激光开槽设备,目前已获得GW级BC电镀铜订单。

电镀原理为在掩膜的图形化开口处通过电镀形式沉积金属铜,形成铜电极。电镀是一种湿法沉积过程,可以通过调控电流密度大小来控制金属阳离子沉积速率,通过控制总电荷量、电镀面积和电镀时间控制金属层厚度。但电镀过程中需要外加电源,需要设置电极夹点,容易造成电池片隐裂,并且在电镀后,夹点区域被铜覆盖,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电池的有效工作面积。

电镀环节主要包括水平镀、垂直镀、光诱导电镀等。(1)水平镀:硅片通过滚轮水平进入电镀机,上下两层导电的毛刷与硅片图形化留下的沟槽接触,实现长铜。(2)垂直镀:通过夹具夹爪夹着硅片上预留好的夹点进入电镀机,长铜原理和水平镀一致,区别为自动化程度较低,主要包括垂直升降式电镀和垂直连续式电镀,垂直连续镀能够不使用挂具。(3)光诱导电镀:将电池片通过滚轮传输进行光照,光照面通过电极线与电镀液导通,形成闭合回路以完成金属沉积。其原理为:光线照射到电池片表面,电池片内产生光生载流子,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被分离成电子和空穴,分别向n型掺杂硅层面、p型掺杂硅层面处移动,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由此被消耗,生成的金属被沉积到电池片表面。

看好水平镀技术突破,有望满足光伏电镀铜大产能低成本量产条件。根据罗博特科专利说明书,虽然垂直镀成熟度水平较高,但其主要缺陷在于自动化水平较低带来 的产能低下,难以满足光伏大产能需求;且电镀槽体较大、耗材用量较多、电镀均匀性有待提升。相较而言,水平镀药水用量小,自动化水平高,且产能较高,碎片率低;但制程难度较高,电池表面空洞、接触稳定性、电池片损伤等问题有待攻克。目前已有厂商转向水平镀与垂直镀结合的电镀技术,看好水平镀技术突破,提升电镀环节生产节拍和生产良率,进一步推动电镀铜技术的广泛应用。

预计到 2025 年电镀铜新增电镀设备市场空间约7亿元,相关标的包括迈为股份、罗博特科、东威科技。(1)迈为股份:与启威星合作开发水平电镀设备,启威星湿法工艺积累深厚,已布局水平电镀设备及生产线、电镀夹具、药液浓度控制等方面专利;(2)罗博特科:布局4种电镀技术方案,2023年1月公开的发明专利宣布实现双面电镀、单线产能14000整片/小时、破片率<0.02%。(3)东威科技:专注于垂直镀,2022年12月发布垂直连续电镀第三代设备,宣布电镀产能达8000片/小时,预计2023年上半年发货;2023年1月公告与国家电投及其子公司合作协议,将提供一台样机用于验证测试。

重点公司介绍

迈为股份——

HJT设备龙头,前瞻布局铜电镀技术。迈为股份为HJT整线设备龙头,积极布局电镀铜技术,2021年9月与澳大利亚SunDrive合作使用无种子层直接铜电镀工艺实现了M6尺寸HJT电池片25.54%转换效率,2022年8月进一步提升至26.41%,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目前迈为自主研发图形化环节设备,与启威星等合作布局电镀环节设备,预计2023年进行中试,2024年有望正式对外提供整线。(1)已有的PVD技术可适用于种子层制备:HJT种子层和TCO薄膜沉积可使用同一台PVD设备(需要增加腔体数量)或直接增加一台PVD设备(靶材需更换为铜或铜合金等种子层材料),公司自主研发PVD镀膜设备的技术经验可延伸至HJT电镀铜工艺。

(2)丝印图形化技术积累与类光刻具备协同性:迈为图形化技术积累丰富,丝印网板与掩膜版有一定相通性,①掩膜曝光vsLDI 路线:掩膜曝光设备价值量仅为 LDI 设 备的 1/2 甚至 1/3,经济性优势突出,LDI 设备不仅稳定性较差,激光还可能损伤HJT电池的钝化层。②油墨(湿膜)vs干膜:油墨已于 2022 年8-9月实现线宽突破,能够满足电镀铜对于栅线线宽的要求(<10 微米),而干膜还未达到相应水准。(3)与启威星等合作电镀环节:垂直电镀产能有限且难以提升,因此迈为倾向于选择生产效率更高、产能更大的水平电镀方案,铜电镀的布局由迈为参股公司江苏启威星进行。启威星通过引进日本YAC的制绒清洗技术,为迈为HJT整线提供配套清洗制绒设备,具有多年湿法技术的积累和对HJT工艺需求的深刻理解。目前启威星电镀设备处于研发阶段,并已经有电池行业的客户在进行试用。

罗博特科——

光伏自动化设备龙头,积极布局 TOPCon、HJT 等方向。罗博特科自 2011 年成立 以来深耕光伏自动化设备,突出的技术实力确保公司在薄片化趋势下的 TOPcon市场中仍占据龙头地位并得到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公司客户包括天合光能、通威太阳能和SunPower等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光伏厂商。同时公司也在 HJT 领域积极布局,2015年杭州赛昂成功实现铜电镀HJT量产化应用时,罗博特科便为其提供自动化设备,积累了相关技术经验。目前公司关于HJT技术路径的自动化技术和产品已迭代至第三代,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完成新型异质结电池铜电镀装备交付,成功切入铜电镀业务领域。区别于传统的垂直升降式电镀、垂直连续电镀、水平电镀技术方案,公司独创了全新的量产型铜电镀方案,从源头上解决了目前生产中产能低、运营成本高等痛点,这种插片式太阳能电池片铜电极电镀装置及方法已在申请专利。目前公司提供的电镀铜方案主要是基于HJT路线,其在TOPCon方向上的延展性应用也在考虑范围内。公司已于2022年12月完成了业界首创新型异质结电池铜电镀装备交付,后续将与合作客户(传统玩家)一起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及工艺测试与优化工作,并将持续加快推进该业务领域的量产化进程。2023年1月公告与国家电投在铜栅线异质结电池VDI电镀解决方案达成战略合作。

东威科技——PCB电镀设备龙头,垂直连续电镀设备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公司产品包括PCB电镀专用设备(VCP、水平化铜、水平镀等),五金表面处理专用设备,以及面向新能源动 力电池负极材料专用设备、光伏领域专用设备、真空溅射专用设备等。其中垂直连续电 镀设备(VCP)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垂直连续电镀设备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电镀均匀性、贯孔率(TP)等关键指标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第二代光伏垂直连续硅片电镀设备于2022年初交付客户,经客户反馈均匀性、破片率等重要指标均达到要求,目前已完成客户验收。2022年12月,公司发布垂直连续电镀第三代设备,宣布电镀产能达8000片/小时,预计2023年上半年发货;2023年1月公告与国家电投及其子公司合作协议,将提供一台样机用于铜栅线异质结电池垂直连续电镀解决方案的验证测试。

image.gif

芯綦微装——

国内激光直写设备龙头,下游验证进展领先。公司主要产品为微纳级别直接成像设备与直写光刻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显示及 PCB 行业,市占率不断上升。公司直写光刻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已将应用于IC载板产业化生产的直写光刻设备线路层曝 光精度(最小线宽)由8微米提升至6微米。根据公司定增预案,在新能源光伏领域,公司已经与下游知名电池片厂商进行了技术探讨。

拟定增加码电镀铜应用,设备研发进展加速。根据公司定增预案,公司预计投资总计3.18亿元建设现代化的直写光刻设备生产基地,推动直写光刻设备在新能源光伏等领域的应用。根据公司定增回复函,公司拟投入4200万元规划一条电镀铜中试实验线;截至2022年12月,公司已实现实验室条件下满足5微米以下线宽的铜栅线曝光需求的直写光刻设备产业化;同时提供量产线实现最小15微米的铜栅线直写曝光方案,产能达到6000片/小时、对位精度±10微米,可以应用于HJT,并支持210mm的整片和双半片光伏电池的制造。

苏大维格——

国内领先的微纳结构产品制造和技术服务商。通过自主研发光刻机,公 司建立微纳光学研发与生产制造的基础技术平台体系,目前已形成公共安全和新型印材、 消费电子新材料、反光材料、高端智能装备四大事业群。

依托光刻机先进制造能力,进军电镀铜图形化领域。公司成功开发多个系列覆盖纳米级和微米级的光刻机设备,设备精度满足光伏电镀铜要求。 

2.3 输变电、逆变器企业研究分析

逆变器板块2023年1季度平均收入增速同比实现了134.6%的增长,利润增速实现了同比592.7%的增速。出货量方面系2023年光伏与储能行业需求持续向好,主要逆变器企业出货量同比持续高增。展望2023年2季度及全年行业盈利情况,预计随着光伏组件与储能电芯成本下行,全球光伏地面与储能装机有望持续增长。随着海外工商业光伏与储能需求的放量,针对新应用领域与海外需求起量的新市场进行布局的企业有望抢占市场先机。

剔除其中因为2022年1季度基数较低出现大幅增长的固德威后,板块利润同比增速仍然实现了181.1%的增长。2023年1季度的平均毛利率增速而言,其2023年1季度毛利率同比2022年1季度实现了3%的提升,环比实现了2.3%的提升。净利率增速方面,2023年1季度净利率同比2022年1季度实现了4.7%的提升,环比则实现了1.8%的提升。在费用端,2023Q1各家的期间费用率同比实现了3.3%的降低,其中销售费用率平均降低了0.6%,管理费用率平均降低了0.7%,财务费用率平均降低了0.9%,研发费用率则平均下降了1.1%。

2023年逆变器相关企业在收入与利润端均同比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出货量方面系2023年光伏与储能行业需求持续向好,主要逆变器企业出货量同比持续高增。单位盈利方面,拆分为大功率逆变器与中小功率段逆变器看均超预期。大功率逆变器在盈利层面超预期主要系其主要原材料IGBT模块受制于国产化能力不足,供需总体呈现紧平衡状态,大功率逆变器处于卖方市场,相关企业对售价进行了一定幅度的上调,因此其单位盈利能力环比有所提升。中小功率段逆变器方面,2023年1季度其单位盈利能力提升主要系去年末受IGBT单管原材料短缺影响价格有所上调,2023年1季度存在一定溢价同时产品结构升级使其产品毛利率有所提升。

大功率逆变器单位盈利有望保持稳定,中小功率逆变器关注新领域、新市场。展望2023年2季度及全年行业盈利情况,预计随着光伏组件与储能电芯成本下行,全球光伏地面与储能装机有望持续增长。电站核心零部件大功率逆变器与储能变流器受制于IGBT模块紧平衡影响,其单位盈利预计能够保持稳定。中小功率段逆变器,受行业需求承压及行业新进入者增多影响,主要逆变器企业出货量与盈利能力预计将受到一定影响。不过随着海外工商业光伏与储能需求的放量,针对新应用领域与海外需求起量的新市场进行布局的企业有望抢占市场先机。

昱能科技轻资产的代工生产模式,在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方面相对较为灵活,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经营方式,以降低公司的运行成本。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在“2017全球智能逆变器大会”上,新颖而独特的“微逆江湖论”开启了一拖四新品的发布会。“一拖四”新品延续了微型逆变器的优势,相较于传统逆变器具有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等特点,不存在高压直流的触电危险和火灾隐患,也避免了“木桶短板”效应,降低了阴影遮挡对发电效率的影响。作为史上最平价的微逆,禾迈新品在设计上有四大亮点:

重量更轻、体积更小——重量:3.75kgs,尺寸(W*H*Dmm):280*176*33,仅一台ipad大小,可以轻松放入普通的A4档案袋中。

   “一拖四”设计,支持四块组件同时接入,具备两路MPPT及单板监控功能,既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又保障了系统的性能。

1000W和1200W两种输出功率等级——1000W机型更适合60片250W-300W的组件,每个支路最大允许接入4个微逆,是家用电站的最佳选择;1200W机型更适合72片300W-350W的大功率组件,每个支路最大允许接入3个微逆,是工商业电站的最佳选择。

“一拖四”顾名思义即一个逆变器带动四块组件的意思。“光伏行业特别是逆变器正在向户用端转移,在家用光伏中,我们的受众相当于是老百姓,你跟老百姓讲1000W、2000W他听不懂的,你就跟他讲我这个东西是一拖四、一拖二,他一下就听明白了,他知道我这个是两块组件一个逆变器、四块组件一个逆变器。包括光伏组件,你跟老百姓讲3000W、4000W他也不是很明白的,你跟他讲你们家20片组件、15片组件,然后再配一个逆变器,或者再配5个逆变器,他一听就明白了。”

除了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外,禾迈微逆新品还具有更平价的优势。“电力电子设备降本就两件事情,第一个依靠你技术的改进来降成本,第二个依靠你结构体系以及材料选型来降成本,我们把两件事情做到极致就可以了。”一拖四的结构决定了成本比一拖二、一拖一低;而通过技术改进降本增效一直是行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昱能科技2022年4季度微逆确收延迟、2023年1季度出货环增20%+。2022年公司微逆出货折算成组件数约270万个,确收260万,同比翻倍以上增长,其中2022年4季度微逆出货95+万个,环增20%+,实际确认收入83-87万个,环增7%,略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疫情影响部分未确认延至2023Q1。分市场看,公司欧洲/北美/巴西出货占比分别40%/30%+/20%+,产品上,一拖二占比近过半,主要系欧洲阳台系统需求爆发所致。2023年德国光储系统增值税及所得税减免+VDE加速阳台系统普及将功率限制由600W提至800W,微逆市场空间进一步增大;另外,工商业中微逆渗透率不足5%,市场空间巨大,公司三相一拖四与一拖八为针对工商业,预计2023年一拖八出货占比提升至10%+。

2.3 风电板块

2.3.1风电整机企业

风电平价时代,有企业多赚十亿元横向布局其他业务,有企业少赚十亿元变卖风场支撑利润,背后究竟为何如此大差距?

 风电整机厂商2022年全年业绩分化趋势十分显著。明阳智能与三一重能净利润之和超50亿元,而金风科技则是少赚超10亿元,且2023年一季度业绩再度下滑。

 查阅三家公司年度业绩发现,对比明阳智能及三一重能业绩报中均提到对“风光储”一体化布局。目前风光储一体化布局一定程度能补充平价时代带来的业绩下滑压力,同样也是未来发展趋势。

 在经历“抢装潮”后,我国风电的“平价上网”时代全面到来。根据国金证券研报,2022年全年陆风机组加权容量中标均价(扣除塔筒400元/KW)下滑显著,1月份价格为2007元/KW,6月份至9月份价格在1700—1900元/KW区间,截至12月末,价格为1764元/KW。

 风机招标价格的下行,也使得风电整机厂商业绩出现分化。例如,近日披露业绩的明阳智能、三一重能及行业龙头金风科技。

 明阳智能业绩报显示,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307.48亿元,同比增12.98%;净利润34.55亿元,同比增9.4%。明阳智能在年报中称,营业收入增加为电站产品销售收入增加所致,数据显示年内明阳智能电站产品销售营业收入为56.74亿元。不过,风机及相关配件销售营业收入仍为主要,报告期内实现228.07亿元。

 同样是得益于风机及配件101.46亿元的营业收入支撑,三一重能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3.25亿元,同比增长20.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8亿元,同比增长2.78%。据年报,2022年三一重能新增装机容量452万千瓦,同比增长40.81%;国内市场占有率从提升至9.07%,2021年为5.74%。

 不过,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十二年排名全国第一的龙头风电整机商金风科技,2022年业绩却出现下滑。

 2022年全年金风科技营业收入464.37亿元,同比下滑8.77%;净利润23.83亿元,同比降低36.12%。从细分数据来看,核心的风机及零部件销售营收占比同比下滑18.36%,风电服务、风电场开发、其他行业营业收入占比同比分别增加38.33%、22.15%、3.90%。

 值得关注的是,金风科技2022年转让风电场项目股权投资收益为11.19亿元,而从毛利率来看,金风科技风电场开发毛利达到65.39%,成本只占到营业总成本的6.25%。记者调查也了解到,转让、变卖风电场是整机厂商较快的资金回笼方式。

 不过从2023年第一季度数据来看,金风科技的业绩仍不理想。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及净利润齐降,同比分别降低12.83%、2.42%。

 查阅年报获悉,虽然整机厂商之间业绩出现分化,但从其产品收入占比来看,大容量风机已成为销售主流。

 明阳智能全年销售订单中,3.XMW—5.XMW风机销售量遥遥领先,年内销售1280台,同比增长17%;6.XMW(含)以上风机销售量301台,同比增加5.24%;小兆瓦1.5MW—2.XMW风机销量同比下滑30.77%,为36台。

 三一重能风机情况类似,3.XMW以上风机销售量为695兆瓦,销售量同比增531.82%;3.XMW及以下风机销售量326兆瓦,同比下滑61.92%。

 对于大功率机组布局三一重能早有动作。数据显示,2018至2021年,三一重能2.XMW机组销售占比自93.2%降至2%。并在2021年,3MW产品销售额占比达到63%,成为主力机型。2022年以来,三一重能又将6.XMW及以上机型列为陆上风电重点机型。

 三一重能在年报中表示,技术创新迭代加快,风机大型化提速,以大功率、长叶片、高塔筒为主要趋势的大风机将更能满足将来市场竞争需求。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金风科技受到海上风电平价及大型化价格竞争影响,机组出现切换,报告期内GW2S、GW3S/4S、GW6S/8S机组整体营收情况均有下滑,MSPM(中速永磁)成为主力机型。

 运达股份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73.84亿元,同比增长7.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6亿元,同比5.12%。而电气风电则实现营收120.75亿元,同比降48.61%;净利润-3.38亿元,同比下降166.68%,并因业绩大幅下降收到上交所问询函。

对于风电行业来说,风电价格平价发展趋势已成必然事实,企业思考如何良性发展的路径之一就是“风光储”一体化的布局。该名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示,“风光储”一体化布局,从政策和技术壁垒端具有可实现性,产业链也相对具有延展性,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平衡净利润来源。

从“风光储”一体化角度出发,在新能源资产管理过程中,不是说风机布局完成后,或者光伏板铺完,储能就会产生最大价值的。而是在新能源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想要发挥整体新能源的最大价值,需要形成风光储的系统。

 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未来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风光储”一体化布局已成必然趋势。明阳智能及三一重能的年报中的确提到了“风光储”一体化布局。

 明阳智能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报告期内,光伏、储能、氢能业务逐步落地。其中,光伏异质结电池片和组件生产线顺利投产,储能系统业务逐步发展,报告期内出货达到1087MWh,出货量位居“储能领跑者联盟”(EESA)统计的国内储能系统集成(不含户储)行业第九名。

 三一重能虽未在年报中直接披露,但记者留意道,在核心技术部分,三一重能也对“电网侧集中式储能电站设计技术”“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设计技术”“微电网设计技术”有所布局。

三、新能源行业重大事件

1、沪市主板风电产业链集体业绩说明会通过上证路演中心顺利召开,东方电气、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东方电缆、节能风电、日月股份、时代新材等10余家公司参与其中,与投资者共谈风电发展蓝图。

风电产业如今已成为中国制造又一张亮眼名片。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国家及各省份规划了巨大的市场增量空间,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国将在2021-2025年间新建约320GW风电项目,其中,海上风电约为65GW,陆上风电约255GW。在“十四五”目标推动以及地方政府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的前提下,风电项目有望加快落地实施。

随着2021年以来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逐步进入平价阶段,国内风电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2023年国内风电行业预计将迎来吊装并网的高景气。业绩说明会中,多家上市公司均对风电行业前景表达了乐观情绪。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尹守军表示,2023年是风电装机大年,风电建设和装机节奏加速,行业将维持持续景气。按照202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4.3亿千瓦,根据目标推算,新增装机预计在70GW高位。2023年招标量公开数据看,一季度项目招标量接近20GW,同比增长约30%,市场需求旺盛,需求驱动行业将维持持续景气。从2023年新增装机量看,一季度风电新增装机10.4GW,同比增加32%,创下了近六年一季度的装机新高,行业持续保持发展态势。

 东方电缆董事会秘书乐君杰表示,从政策层面上看,在“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以及中央各部委、各地方政府政策扶持背景下,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伴随着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可以看到风电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都在积极地通过技术升级、研发创新等措施推动行业降本,包括风机机组的大型化、关键零部件的国产替代、部分零部件的技术创新、漂浮式风电的持续试点等等。随着行业建设成本不断下降,将能够持续释放出更多的项目需求,推动风电行业规模的不断增长。

 许多公司注重采取多举措拓展公司潜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例如,恒润股份董事长承立新表示,公司横向扩充大兆瓦风电塔筒法兰产能的同时,纵向向锻件产业链下游高附加值产品风电轴承延伸,不断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扩充公司产品应用领域,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嘉泽新能董事、总经理赵继伟表示,针对风电、集中式光伏、储能电站等项目,公司主要采用自主开发、产业投资与项目开发一体化推进的两种模式。

 江苏新能董事会秘书张军表示,公司大丰海上风电项目已完成社会风险评估、海域使用论证报告、注册成立项目公司等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核准前各项工作。

 节能风电董事长刘斌表示,公司将着眼陆地、海上,国内、国外全面布局风力发电项目,以陆上风电开发为主、海上风电项目为辅,全面推进公司项目开发工作,公司站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项目开发的重要性。

 宝胜股份董事会秘书夏成军表示,公司持续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机制体制创新,不断突破产业边界和产品边界,实现系统化集成化发展,着力提升企业的发展核心竞争力。

 除了技术革新、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寻求多方合作、打造优质体系也是有效提高发展质量的措施。正如中闽能源董事会秘书纪志国所说,坚持多电并举、建购结合,积极推动与央企、民企的合作,有利于优势互补、共享资源、共同出资开发省内外抽蓄、风电、光伏等能源项目。

 福能股份总经理叶道正也提到,公司着力于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强化项目赋能,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持续激发发展动力。

 除了国内市场外,近几年海外多个国家也对未来风电提出规划。在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下,部分中国风电制造商开始加速海外风电市场的拓展,以减少依赖单一市场带来的收益波动,并支持实现企业的全球化战略。

 例如亨通光电董事长崔巍提到,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承建欧洲总包海上风电输出系统建设维护项目的企业,并在2019年承建了全球第一座半潜式漂浮海上风力发电场——葡萄牙海上浮式风电项目。

 日月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傅明康表示,公司自2014年实现出口突破后,近年来出口业务稳步提升,2022年出口收入已经突破6亿元。

 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也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东方电气尹守军表示,公司正聚焦和跟踪东南亚、中亚和欧洲的潜在目标市场,已组建专门的海外业务团队,研究相关目标市场。

 时代新材董事长彭华文也提到,对公司来说,海外市场是机遇更是挑战,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具有较好发展潜力。

 中天科技董事会秘书杨栋云表示,公司新增中标海外订单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海上油气领域,公司新增中标 220kV海缆项目,并继续扩大该领域新市场新客户,相继在南美、中东获得多项重大项目。

2、电解水制氢主要有4种技术路线——电解水制氢主要有碱性电解(ALK)、质子交换膜电解 (PEM)、固体氧化物电解(SOEC)和阴离子交换膜(AEM) 四种方法。 碱性电解(ALK)是在碱性电解质溶液(通常为KOH)中完成的电解过程,OH-离子经隔膜到达阳极,失去电子 产生O2,水在阴极得到电子,产生H2和OH-。质子交换膜电解(PEM)是对纯水进行电解,H2O分子在 阳极氧化生成氧气和H +离子,H + (质子)在电场作用下 通过质子交换膜迁移至阴极并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的方法。固体氧化物电解(SOEC)是在高温状态下将水蒸气电离 生成氢离子和氧离子,分别在电极上生成氢气和氧气 的过程,其反应温度通常在600 ℃以上,适用于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的光热发电系统。 阴离子交换膜电解(AEM)通常采用纯水或低浓度碱性溶液作为电解质,反应过程为:OH-经交换膜到达阳 极生成水和氧气,水分子在阴极生成OH-和氢气。

碱性电解槽:由电解小室堆叠而成,电极、隔膜和密封垫片是关键材料。电解槽是电解水制氢的核心设备。电解水制氢装置包括主体设备、辅助设备(BOP,Balance of Plant)及电控设备三部分。主体设备由电解槽和附属设备一体化框架组成,电解槽为核心设备;辅助设备包括水箱、碱箱、补水泵和气体减压分配框架等;电控设备包括整流柜,配电柜等。电解槽是电解反应发生的主要场所,由多个电解小室堆叠而成,是一种高度模块化的系统。

碱性电解槽由多个电解小室构成,电极、隔膜和密封垫片是关键材料。碱性电解槽通常呈圆柱形,可采用串联单极性或并联双极性压滤式结构,由螺栓和两块端压板将极板夹在一起,形成多个分隔的小室,每个小室由电极、隔膜、垫片、双极板组成。电极、隔膜和密封垫片是碱性电解槽的关键材料。电极通常采用镍网或泡沫镍,其性能对电流密度和电解效率有决定性影响,其成 本约占系统成本的28%;隔膜用于将两极隔离开,要求保障气密性的同时,降低电阻以减少电能损耗;密封垫片用于解决极片之间 的绝缘问题,其绝缘性能对电解效率、安全、系统使用寿命均有影响。

PEM电解槽关键原材料有待国产化。目前,国内PEM电解槽产业规模较小,主要原因为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生产技术由欧美、日本等巨头垄断,国内电解槽厂商使用的质子交换膜主要向杜邦进口,成本和供应链均面临一定压力。此外,PEM电解槽使用的贵金属催化剂也存在进口依赖性。国内PEM电解槽产业的发展,需要国产关键材料环节的进一步突破。

电解槽国内竞争格局:2022年CR3达到73%,新入者层出不穷。从出货规模来看,考克利尔竞立、派瑞氢能和隆基氢能居国内企业第一梯队。GGII统计,2022年我国电解水制氢设备出货量722MW(含出口),同比增长106%。考克利尔竞立出货230MW,排名维持第一;派瑞氢能位居第二,隆基氢能首次跻身第三。市场玩家增加,国内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我国电解槽出货量TOP3厂商2022年共计出货527MW,市占率合计73%,CR3较2021年下降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随着国内电解槽参与者增多,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国内出货量TOP3的电解槽厂商最大订单均来自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该项目共采购52台1000标方碱性制氢设备。因此,若不考虑大订单,国内电解槽市场集中度或许进一步下降,市场仍处于高成长、竞争格局未确定的阶段。

3、公募基金经理投资新能源赛道出现大分歧

  2023年一季度,出人意料,过去3年作为成长股旗帜的新能源板块,在业绩终于开始兑现时,却成为了基金经理抛弃最多的板块。今年公募基金对成长板块进行了大调仓——老成长(新能源)向新成长(AI带领的TMT行业)调整。

 当大量基金纷纷转向AI之时,也有不少逆市坚守新能源的明星基金经理。

 典型如刘格菘、崔宸龙、陆彬、冯明远、赵诣、郑泽鸿、祁禾、施成、郑澄然等。

 据国金证券统计,180只新能源高仓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一季度末新能源持仓比例均达到60%)的历史配置占比,在2021年底至2022年底一直维持在80%以上的高位,但一季度新能源平均配置占比下降19.5%,配置占比已降至66%,与2021年年中的水平相当,行业筹码松动明显。

 同时,一季度,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减持最多的一级行业也集中在电力设备和新能源(锂电、光伏),为-1.94%。而增持最多的则是TMT方向。

 一季度机构持仓较多的新能源板块一季度表现一般,cs新能车指数、新能源指数一季度都有一定程度下跌。表现较好的行业为新科技技术演绎预测中的相关行业,例如计算机、传媒、通信。

 这种行情之下,火了三年的新能源成了公募减持重灾区。从重仓基金数量来看,一季度被基金减持最多的10只个股中,有7只新能源个股,包括亿纬锂能、比亚迪、隆基绿能、鹏辉能源、东方电缆、天合光能、中航光电。

 主动偏股基金减持的主要方向为储能、光伏、锂电池等。一季度,AI爆火,新能源却成垫底的赛道,因此不少基金从新能源调仓至AI。比如,葛兰管理的一只中欧明睿新起点,一季度末十大重仓股中有5只AI股。去年底该基金的十大重仓还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包括宁德时代、隆基绿能、比亚迪、阳光电源等新能源公司,如今隆基绿能、比亚迪等已退出前十大重仓。中欧明睿新起点基金一季度净值下跌4.86%,或与其参与AI行情较晚有关。

 邢军亮管理的农银汇理行业轮动从新能源大调仓至AI。该基金一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更换了6只,主要是从新能源转向数字经济、AI等方向。在去年末,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还主要以新能源为主,当时的前四大重仓股包括天合光能、阳光电源、派能科技、亿纬锂能等,在一季报已经全部被调出前十大重仓股名单。农银汇理行业轮动A在今年一季度收益为6.18%。

 刘自强在今年1月接手管理华宝行业精选后,前十大重仓股更换了9只,将原有的汽车、新能源等方向进行了大幅度清仓,切换至TMT,一季度涨幅7.57%。

 吕越超管理的海富通股票一季度也进行了大调仓,把新能源砍掉,全部转向AI,一季度收益9.85%。

 新能源高仓位基金中,中小规模基金减仓新能源更多,加仓板块主要是科技方向。

 当全市场基金纷纷减持新能源时,一季度也有不少逆市坚守的新能源的基金经理。比如刘格菘、崔宸龙、陆彬、冯明远、赵诣、祁禾、施成、郑澄然、郑泽鸿等。

 2019年冠军基金经理刘格菘,在一季度并没有进行大幅调仓,继续坚守新能源产业链。以其代表基金广发双擎升级为例,重仓行业配置依然首选新能源。一季度加仓的4只重仓股也全部是新能源股,包括阳光电源、亿纬锂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一季度,广发双擎升级A类的股票仓位略降0.82%,收益-6.95%。

 刘格菘在一季报中表示,他对其产品重点持仓的光伏、储能、新能源车方向保持相对乐观,经过调整,行业估值水平已在历史低位,产业链的变化在市场定价中未被充分认知和体现。

 新能源顶流冯明远的代表作信澳新能源产业基金,也继续重仓新能源。他仍保持了他极度分散的持仓风格,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净值比仅为20%左右,该基金一季度收益为2.58%。

 陆彬是2020年的股票基金冠军,其代表作品汇丰晋信低碳先锋股票,一季报显示,重仓的新能源产业链中股票依然为上一季的7只,它们分别是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比亚迪、雅化集团、华友钴业。

 陆彬认为新能源行业渗透率提升后最甜蜜的投资期已经过去。但是,从中长期维度看,他觉得新能源产业还具备较长的生命周期,不少细分板块还能维持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他看到行业中的优质公司对应2025年的盈利中枢在当前市值的投资价值。

 “或许,新能源行业的终局如大部分制造业一样是一个竞争充分、利润极度压缩的市场,但在发展过程中不少公司一定有一段精彩的旅程。”陆彬说。

 2021年冠军基金经理崔宸龙也继续看好新能源,其代表基金仓位环比均明显提高。其中,前海开源公用事业一季度末股票市值占基金总资产比例为93.84%,较前一季度末87.43%的比例显著提升;前海开源新经济权益仓位为93.65%,环比升逾两个百分点。

 一季度,崔宸龙的前海开源新经济收益为3.37%,前海开源公共事业收益为 1.34%。

 从前十大重仓股变动情况看,前海开源公用事业新进宁德时代、中科电气、新天绿能,中广核新能源退出。增持亿纬锂能、中国电力、华润电力、华能国际H股、中国电力、龙源电力等,减持比亚迪。

 崔宸龙表示,AI的加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跨时代的发展机遇,如果说以锂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是这个时代硬科技的代表,那么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技术则是“软科技”的核心,其将会加速各个行业的发展,AI和新能源的共同出现,将会使得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和高度创出令人惊讶的程度。未来包括机器人、自动驾驶等落地的速度会远超原有行业发展的预期,因此我们要积极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积极投身于跨时代的科技浪潮中。

 2020年基金冠军赵诣管理的泉果旭源三年还处在建仓期,一季度收益为1.48%。

 目前其组合持仓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新能源、计算机、电子、机械、军工等高端制造行业、消费行业,以及稳健增长、高股息率的企业。 目前前十大重仓为宁德时代、三花智控、恩捷股份、立讯精密、隆基绿能、科达利、应流股份、美团、晶澳科技、TCL中环。

 该基金一季度增长超70亿,赵诣在一季度增持了多只个股。 第一大重仓宁德时代相对上期增长64.13%,三花智控、恩捷股份、科达利这三只新能源相关股票增幅都在100%以上。

 赵诣在季报中认为,新能源行业新一轮需求提升叠加补库周期有望来临,头部公司在这轮降价周期中也经承受住了很好的压力测试,考虑到产业链公司股价出现大幅调整,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的情况下,他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公司越来越乐观。

 总体来看,坚持新能源高仓位的基金大多看好电池,在能源金属、整车行业减持较多,而新能源基金重仓股变化不大,仍以电池、光伏为主。

4、光伏海外政策:拜登第三次否决国会关于光伏关税的议案。

美东时间5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否决了国会提交的一项决议,确保不会对从东南亚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这一结果将让美国对太阳能关税的暂停征收持续至2024年6月。
一些美国议员对拜登的举动感到十分不满,他们认为取消太阳能关税是为东南亚中转光伏组件贸易提供了漏洞。

虽然有不少议员提到中国光伏组件对美国本土光伏厂商的冲击,但拜登坚持认为取消太阳能关税可以优先满足美国市场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同时为太阳能供应链和太阳能安装市场提供确定性。

拜登在周二的否决声明中强调,美国有望在他总统任期结束时,将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能力提高八倍,但这种生产力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

他指出,两年内暂停征收关税,将提供暂时性的过渡,以确保当新的美国工厂投入运营时,美国有完备的太阳能安装能力消化产能,并推动美国制造的产品在全美上线。

他认为,废除过渡期决议的通过将破坏美国的创新,为太阳能行业的企业和工人带来不确定性,并阻碍国内太阳能制造业正在取得的进展。

因此,他选择否决该决议。

美国工业界也对拜登的这一行动大加赞赏,当地制造商们一致同意,在可再生能源的扩张中,太阳能电池板的进口至关重要。

事实上,美国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中,仅有不到30%的产品由本土生产。不过,由于国会去年通过的气候法案提供了相当吸引人的税收抵免,美国本土的制造能力正在快速上升。

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Abigail Ross Hopper指出,美国国会要求对进口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的决议,威胁到了美国3万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削弱了美国的能源安全。
他强调,在这个关键时刻限制供应,不仅伤害了美国企业的发展,也阻止了短期内清洁能源的部署。

Hopper还赞赏拜登称,他的否决决定重申了政府对清洁能源领域确定性的承诺,这让公司得以放心创造就业机会,建设美国制造能力和投资美国社区。

在拜登否决该项提案后,该提案将回到众议院、参议院进行再次投票,需2/3以上投票通过方可推翻总统的否决权,进行正式立法。

从众议院、参议院的投票数来看,均未超过2/3票数。众议院票数为221票对202票,参议院投票数为56票对41票,因此,预计该项提案重新投票后大概率不会获得足够的票数支持。

据了解,这是拜登任期的第三次使用否决权,他表示,豁免东南亚进口关税2年将有助于重建美国光伏制造业,并将美国制造的太阳能产品部署到全国各地的家庭、企业和社区。不过,拜登也表示不打算在豁免到期后延长豁免期限。

财通电新分析团队指出,东南亚关税风险会造成供给更加紧张,成本居高不下,不符合美国太阳能产业的利益;短期看头部组件企业在东南亚均有布局一定硅片产能,且都处于投产或即将投产状态,目前基本认为东南亚生产的硅片再加工成电池组件就不会构成反规避,可应对2024年6月关税豁免期后的风险。

风险提示:

光伏、风电行业政策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经济下行影响光伏、风电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光伏、风电新增装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险;其他突发爆炸等事件的风险等。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展恒基金认为可靠的公开可获得资料,但对这些资料或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展恒基金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展恒基金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印、传送或出版,否则均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就本报告内容及其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错误、疏忽、误解或其他不确定之处,展恒基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