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投瑞银基金、中庚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德邦基金、东吴基金、恒越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陆续披露旗下权益基金2023年二季度报告,揭示基金经理最新调仓动向。 在市场震荡行情下,部分基金经理较为罕见地进行大面积调仓换股,“去新能源化”“追AI”成为基金二季度换仓的典型特点。
其实今年开年至今人工智能指数涨幅达 44.66%,大幅跑赢各类指数。具体而言,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显示,开年至今,涨幅最大的五个行业中,前四个都与 AI 概念相关,分别为通信(涨幅51.01%)、传媒(36.20%)、计算机(25.42%)、电子(14.72%)。
下半年,AI 还有赚钱效应吗?对于2023 进入下半场,基金经理对于 AI 的投资动作也有变化。那么,投资市场进入下半场,AI 的赚钱效应还能持续吗?
综合近期的二季报和中期策略会观点发现,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仍然看好与 AI、半导体相关的科技板块结构性行情。东吴基金就表示AI 人工智能有望驱动科技进入新一轮创新和应用周期,未来 3-5 年乃至更长时间 A 股市场或将进入科技股时代。
就连公募基金大佬丘栋荣也透露看好计算机、电子等偏成长行业的部分成长股。“尽管 TMT 行业整体估值较高,但仍有少数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司中长期成长空间较大,AI 对产业的拉动会在更长的周期内得到体现。”
不过市场并非绝对乐观,六月下旬,TMT 板块出现持续回落,AI 下游的半导体也大幅回调。 其实半导体 6 月下旬的回调主要因为算力板块当时出现短暂的大幅回调,半导体板块受此影响有一定调整。但并不影响 AI 基本面向好的整体趋势,在二季报中,德邦基金表示半导体行情尚未演绎完毕,下半年将看好算力、存储、封测、设备材料等领域,同时对消费类芯片保持巨大的关注。
对于 AI 泡沫化的担忧,业内人士认为,目前 AI 还在刚起步阶段,硬件部分的股票上涨,例如显卡、AI 芯片等硬件公司,不存在泡沫问题。与此同时,他也发出警告,“但如果未来 AI 涨势扩张到没有基本面、没有盈利、没有营收的股票时,就需要提高警惕。这就有点像 2020 年疫情后,科技板块大涨,涨到最后很多没有盈利的公司都开始涨,那就会陷入去年的熊市。”
除此,从应用面来看,AI 的发展速度、商业化、伦理隐私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风险,信澳基金认为,AI 行情尚未结束,后续将波浪式上升。一旦业绩因素出现,该行业板块将相对稳定。
综上所述,其实业内人士都看好AI后市的行情,虽然目前AI已经在一个比较高的点位上,但后续仍有上升空间,所以仍然值得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