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万众瞩目的头部公募易方达公布了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优质精选、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易方达亚洲精选4只基金公布了2023年二季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张坤管理的产品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缩水,总规模776亿元,较上季度末的889.42亿元下滑了113.42亿元,该数据距离张坤管理产品总规模的历史高点——2021年6月底的1344.78亿元已缩水568.78亿元。
上半年,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优质精选、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易方达亚洲精选,净值增长率分别为-9.98%、-10.92%、-9.99%、1.21%,仅有一只产品实现正收益。
二季度,张坤管理的四只产品股票仓位基本稳定,并对持仓结构进行了调整,个股方面仍然持有商业模式出色、行业格局清晰、竞争力强的优质公司。
其中,易方达蓝筹精选和易方达优质精选均增加了消费等行业的配置,降低了科技等行业的配置;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在增加消费等行业配置的同时则降低了医药等行业的配置;易方达亚洲精选调仓相对特别,它增加了科技等行业的配置,降低了消费等行业的配置。
张坤在二季报中介绍,最近三年,组合的市值虽有上下波动,但总体并没有增长。这三年期间,将持仓公司作为一个组合,估算其内在价值的复合增速在15%左右,而且总体保持了和三年前类似的竞争力和护城河深度。对于内在价值的增长为什么没有转化为市值的增长,张坤认为,最主要是在2020年中,市场对公司前景大多持乐观的态度,给出了一个较高的估值,而2023年,市场对公司前景大多持悲观的态度,给出了一个很低的估值。估值的下移抵消了内在价值的增长。“虽然,我们在当时预计到估值会有一定回归,但如此的幅度是没有预料到的。”他表示,相比三年前市场在定价中对生意模式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视,目前市场在定价中对这些因素的权重降低了很多,而是更加关注边际变化。但张坤也表示,长期来看,目前不少优质公司的估值已经很有吸引力,即使产业资本将其私有化也是算得过账的。而且,股票的实际风险水平和很多投资者感知的风险水平经常是相反的。
张坤表示,展望未来,按照国家的远景目标,我国在2035年的人均GDP目标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也是我们构建组合的一个重要基本假设,我们认为组合中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速会超越GDP的增速,并且这些公司有较强的业务壁垒和‘护城河’,能够将收入增长转化为利润和自由现金流的增长。我们预计未来组合内在价值增长有望至少投射为类似幅度的市值增长,除此之外,投资者还将获得一个未来股票回归合理估值的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