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基误区1:主动基金不如指数基金
巴菲特说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基金教父约翰·博格:“无论是上个世纪,还是最近几十年,美国的标普500指数都比主动基金涨得多。”
然而中美股市天差地别,拿美国的数据来证明国内市场,简直是驴头不对马嘴!
在国内,大多数主动基金都能跑赢指数基金!
2003年-2019年间,中国经历了两轮牛熊市,无论是股票型基金还是混合型基金,都属于主动型基金,表现都比沪深300好“亿”点点!
沪深300只涨了2倍多,并且08年牛市高点接盘的人,现在还没回本,然而主动基金已经涨了5倍多,08年高位入场的人,已经小赚了一笔。
原因很简单,A股散户多,贡献了很多韭菜,大家懂得都懂!
误区2:定投一定能赚钱
一提到定投,微笑曲线就会上场:
但冰山之下,还有个哭泣曲线:
定投作为一种不择时的买入策略,长期来看的确能平滑波动,降低投资风险,但同时也把收益给降低了,因此定投还是逃不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定律,更不能保证一定能挣钱。
并且如果是拿存量资金定投,损失就更大了,因为刚开始大部分资金是闲置的,享受不到投资最大的福利:复利。
上证据,数据区间2014.06—2020.10,这段期间市场经历了15年牛市,18年熊市。
①一次性投资:收益118%,最大回撤56%。
②普通定投:收益44%(慧定投51%),最大回撤50%。
事实上,绝大多研究都表明相比一次性投资,定投并没有优势。在我看来,定投最大的用处是强制储蓄,而收手续费的基金公司更希望这种操作,不费一点口舌就可以一笔一笔的拿,多开心!
其实没有定投功能你也可以手动,就是麻烦了点,还容易因为定力不足把钱花了。
误区3:像炒股一样炒基
韭菜的心路历程:
抄底失败 ⇒ 不止损,反而加仓 ⇒ 顶不住了,低位割肉 ⇒ 高位追涨,深度套牢。
不止是股民追涨杀跌,其实基民也是这样的,持有时间普遍不长,享受不到完整的基金收益,甚至因为自己的错误择时而亏钱!
这也是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的主要原因。
根据证监会数据显示,2001年9月-2017年底偏股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16.5%,但同期投资者获得的平均年化回报只有4.8%。
长期持有是避免这类错误投资方式的好方法,而长期持有靠的不是耐心,而是认知。
只要你选的基金不是很差,那么有理由相信:
认知①:持有时间越长,正收益概率越高。
认知②:持有时间越长,收益越高。
如果你真的要择时,也不要用炒的心态,尽量少做短期择时,只做长期的择时。
借用一个基金经理的话:“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真正需要择时的时候其实很少,只有在市场极度高估或极度低估的时候才要去做。所以与其去在意短期的市场波动,还不如选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安安静静地做一个长期投资。”
你中了几个?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也欢迎关注我的抖音号和小红书号:展恒基金、爱在西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