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净值误区1:净值越低,基金越便宜?
有两只偏股基金,A的净值0.83,B的净值3.51,你会选哪只?
想必有很多人会选A,毕竟便宜嘛!?
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净值不是基金的价格,而是基金经理的成绩单!
既然不是价格,就没有便宜这一说,基金的净值越高说明基金经理能力很强,帮基民挣了很多钱,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绩单。
打开A、B基金的成绩单,你会发现:B基金是一只“战斗基”,屡战屡胜净值创新高,跑赢大盘(沪深300)。
而A基金是一只“弱基”,连连败退,5年过去,净值从1跌到0.83,显然这基金经理挂科了!
但也并不是净值越高,基金经理的成绩越好,因为有可能他这只基已经成立了很久,积累了很多收益。
因此,在选基金时,净值并不是首先参考的一项,而是要看累计收益,累计收益高的基金代表着一定的收益能力,包括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尤其是要与同类型的基金做对比(如上图所示)。
“净值代表基金价格”这样的误区会导致一大推小白疯狂抢购新基金,纯粹因为新基金净值低(等于1),但他们不知道净值可以跌破1!
分红误区2:分红是给基民发红包?
基金分红是指基金经理将基金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的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的过程。但基金分红的同时,净值也要相应调低。
举个例子来讲,分红前,基金净值等于3,你持有100份,总金额是300元(100*3),如果基金每份分红1元,那你将收到100元的现金分红,但因为净值下跌到2,你持有的基金规模变成200元,最终总金额还是300元(100+2*100)。
说白了,基金分红就是把你左口袋的钱,放在了右口袋,分红前后你的钱还是那么多,基金公司也并没有给你发红包!
其实仔细想想你也会明白,基金公司凭什么白送你钱?
收到现金分红后,如果再拿这笔钱申购基金,这就意味着又要交一次申购费,因此一般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将分红方式改为红利再投资,也称之为“份额分红”,在红利再投资模式下,当分红产生时,将会自动转为份额,最终结果为净值的下降和份额的增加!
那此时,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分红不是发红包,为什么基金要分红?
主要是为了缓解基民的恐高症(误区1),在净值很高的情况下可能会因影响到基民的购买,因此,通过分红,基金可以降低净值,打破基民的顾虑。
购买误区3:买的基金越多,风险越低?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投资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同理,不要把钱放在一个基金里,而是要分散在多只不同的基金里。
小白:“明白了,我只买了10只,太少了,应该买50只!”
亲,你看到一个词“不同”,如果买的基金很相似,用另一句话来说是相关性比较强,即使买100只,也起不到分散风险的效果。
热水加热水还是热水,只有往热水里加冷水,才能变成温水!
“不同”可以是不同区域,比如A股、港股、美股;也可以是不同资产,比如股票基金、期货基金(CTA)、债券基金。
数量上一般5-10只比较合适,数量太多精力也无法全部关注!
关于这些基金如何选择,就涉及到资产配置的内容,其重要内容会涉及到很多投资学知识,各位投资者可以关注小编关于资产配置系列文章,在其中有详细为大家提供各种资产配置的方案,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嘛,懒人也有适合懒人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