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涌入超3300亿元,权益类ETF成最强“风口”】据Choice测算,今年一季度权益类ETF净申购额高达3339亿元,其中沪深300ETF吸金势头最猛。在ETF迎来发展爆发期的背景下,各家基金公司密集布局新品。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32只ETF相继成立,发行规模合计超过280亿元。从ETF类型来看,既有宽基ETF,也有细分行业主题ETF,还有跨境ETF和债券ETF等。其中,权益类ETF是主力军,一季度共有28只权益类ETF宣告成立,发行总规模超过220亿元。“机构都在争抢ETF这块‘大蛋糕’,部分同质化ETF产品因失去竞争力而规模持续缩水。这表明,ETF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逐渐形成。”某业内人士提醒,ETF具有较强的工具属性,基金公司应及时为投资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而不是盲目跟风布局同质化产品。王乐乐看来,未来中国的ETF将从“基准指数、表征指数”走向“可投资性指数”的全新领域。可投资性指数,指的是改善市值选股指数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数创新。通过ETF创新,提升投资者回报,为投资者提供更具投资价值的ETF。
【债基成一季度分红主力,须警惕债市拥挤】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共824只公募基金启动了分红,其中中长期纯债基金和中短期纯债基金占比最高,达685只。此外,分红的混合债券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也达到了70只。从债券构成看,金融债、同业存单、中期票据和国债市值有明显提升。其中金融债持仓6.9万亿元,较此前一年增长近1万亿元;中期票据持仓1.92万亿元,较此前一年增长3100亿元。此外,国债持仓达到了5100亿元,市值增长24%。侯杰认为,2024年降息预期将成为推动债市走强的重要因素,对债市态度整体偏向乐观,但考虑到资金面未必转向明显宽松,中短期限品种债券收益率可能下行有限,长久期品种具备相对优势,不过若后续降息实际落地或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需要关注机构止盈对债市的影响。郑涛还提示债市收益率未来下行空间并不大。他预计10年期国债利率波动中枢相较2023年下移。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叠加引导融资成本下行的大背景,使得收益率上行的弹性减弱。伴随银行存款继续下行,银行负债成本或存在一定下行空间,进而打开债市收益率下行空间,但整体空间或有限。
【基金年报披露收官,权益固收冰火两重天】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共4510只基金产品(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下同)2023年度的回报率为正,在全市场11514只产品中占比约为39%,不足四成。其中,债券型和QDII类产品业绩表现整体较好,而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的回报率则相对较差。“权益资产是系统性、战略性的配置位置。”丘栋荣表示,权益资产估值水平至历史低位,隐含回报是极高的。权益资产此时是值得承担风险的大类资产。在他看来,未来会关注业务成长属性强、未来空间较大的港股市场医药、智能电动车等科技股和互联网股;其次,关注供给端收缩或刚性,但仍有较高成长性的价值股,主要行业包括以基本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公司和能源运输公司,大盘价值股中的地产、金融等;第三,关注需求增长有空间、供给有竞争优势的高性价比公司,主要行业包括电子、机械、医药制造、电气设备与新能源、农林牧渔等。傅鹏博表示,近期,管理层提出完善资本市场法治,加强法律保障。相比过去两年,这些积极信号增添了投资者对今年市场“兴”的期待。
图1 4月1日各类型基金收益情况
图2 4月1日各指数涨跌情况
图3 2024年各行业涨跌幅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