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此前我们对定增价倒挂的概念、逻辑进行了详述,并基于近三年A股定价类定增从增发获准到发行阶段的历史数据统计结果对倒挂及回补概率进行了分析,梳理了从获准到发行阶段的各种股价路径类型。站在投资者角度,在出现定增价倒挂现象的股票中应当如何寻找介入机会呢?本文将从择股和择时角度出发讨论这一问题。
(1)从获准到发行的股价路径再梳理
在此前研究中,我们梳理了定价类定增项目股价在获准到发行阶段的走势路径,归纳为以下7种类型,并根据近三年历史数据统计了每种路径类型对应的概率。
图 1 从获准到发行的7种股价路径走势
数据来源:wind
表 1 从获准到发行的7种股价路径概率
数据来源:wind
在这7种股价路径中,除A类不涉及倒挂外,其他6类都在获准到发行阶段出现倒挂现象。其中,B、C、D、E类在倒挂后出现回补、存在获利机会,而F、G在倒挂后未出现回补,不存在获利机会。我们进一步将出现倒挂的B~G类分为倒挂后回补和倒挂后未回补两类,以便于后续分析。
表 2 出现倒挂情况的股价路径类型再梳理
数据来源:wind
(2)择股角度:影响股价路径的要素
就出现定增价倒挂现象的股票选择而言,重点在于对倒挂后未回补类型的规避。我们基于近三年历史数据,以出现倒挂情况的股价路径类型为因变量,以可能对其存在影响的要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尝试寻找对股价路径具有显著影响的要素。
增发对象类型
增发对象类型包括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机构投资者、境内自然人等。由于不同类型的增发对象具有不同的诉求,对上市公司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便于分析,我们将自变量设置如下:
从检验结果来看,增发对象类型是否(仅)包含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或机构投资者对股价路径并无显著影响。
增发目的
增发目的包括项目融资、补充流动资金、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购重组等。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增发目的为股价路径并无显著影响。
认购方式
认购方式分为现金认购和资产认购,主要涉及增发对象以何种方式认购增发股份。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认购方式对股价路径具有显著影响,相比于现金认购类,资产认购类出现倒挂后未回补的可能性更大。
审核程序
审核程序分为普通程序和小额快速,募资金额在3亿元以下的项目可适用于小额快速审核程序。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审核程序对股价路径不具有显著影响。
公司类型
按所有制类型区分,上市公司可分为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公众企业、民营企业。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公司类型对股价路径不具有显著影响。
总市值
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公司总市值对股价路径不具有显著影响。
最大折价率
我们计算了股价在从获准到发行阶段相对于增发价格的折价率,取样本空间内每只股票的最大折价率(此处指绝对值最大,实为从获准到发行阶段的股价最低点)并按对应的股价路径分类统计,绘制箱型图如下。从图像来看,G类箱体部分位置最为靠下,下四分位超过-30%,C~F类箱体部分均位于-20%~0之间。
图 2 按股价路径分类的最大折价率箱型图
数据来源:wind
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最大折价率对股价路径具有显著影响,最大折价率越大(此处指包含符号的数值越大),出现倒挂后未回补的可能性越小。
我们将可能影响股价路径的要素总结为下表。
表 3 影响股价路径的要素总结
(3)择机角度:介入时点的选择
从图1股价走势的7种路径分类可以看出,股价倒挂可能出现在从获准到发行阶段的前中后段。从寻找回补机会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应当规避从获准到发行阶段后段出现倒挂的情况,从前段寻找介入机会。
(4)总结与启示
我们从定增获准到发行阶段的股价走势路径归类出发,基于近三年定价类定增项目的相关历史数据,对可能影响股价路径的要素进行回归分析以判断其是否具有显著相关性、作为择股的判断依据,并根据股价路径特点对介入时点的选择提出建议。相关要点与投资启示如下:
相比于现金认购类,资产认购类出现倒挂后未回补的可能性更大。因此,选择现金认购类的定增倒挂股票出现回补的可能性更大。
最大折价率越大(此处指包含符号的数值越大),出现倒挂后未回补的可能性越小;当最大折价率小于-30%时,该股票属于从获准到发行阶段股价始终低于增发价类型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选择折价率位于-20%~0%区间的定增倒挂股票出现回补的可能性较大。
股价倒挂可能出现在从获准到发行阶段的前中后段。从寻找回补机会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应当规避从获准到发行阶段后段出现倒挂的情况,从前段寻找介入机会。
风险提示:
本文所涉及的假设、模型及结论均为基于历史数据的归纳与推演,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刻画现实环境与预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