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量化与公募主观大比拼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25-04-25 阅读量:1000 公募量化 公募主观 展恒基金

近年来,量化投资与主观投资的业绩之争愈演愈烈。尤其在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两类策略的收益表现、风险控制及适应性关注度显著提升。本文结合最新数据梳理公募量化产品与主观管理产品的核心差异与市场表现,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市场概况:量化崛起,主观仍占半壁江山

截至2025年3月,公募主动量化基金规模超700亿元,指数增强型量化基金规模突破2000亿元,显示出量化策略的快速渗透。然而,主观管理产品仍占据主导地位。以2024年为例,主动型公募基金中,量化产品占比约20%,但头部量化基金的规模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从策略特性看,量化基金依赖算法模型与高频数据处理,追求稳定超额收益;主观基金则通过深度研究企业基本面和行业趋势,捕捉长期价值机会。两类策略的底层逻辑差异,直接影响了其业绩表现与市场适应性。

 

收益对比:量化稳中有进,主观分化显著

从收益上看,无论是924行情以来,还是近一、三、五年的长期收益上,公募量化指数增强型基金的中位数收益都要明显优于公募主观管理产品。

 

924行情以来公募量化指数增强型基金中位数收益达到22.91%,而普通股票型基金中位数收益20.62%,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位数收益为18.29%,灵活配置型基金仅为13.96%

 

这也就意味着超过半数的公募主观管理产品长期或短期收益都跑不赢指数,更不用说在指数基础上进行收益增强的量化指数增强型基金。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弘酬投资

 

 

风险控制:量化更稳定,主观依赖管理人经验

从风险指标上看,公募量化指数增强型基金也表现的相对更优。近一平均波动率上量化指数增强型基金要低于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在20192024年的牛熊周期中,公募量化指数增强型基金的最大回撤也要明显小于公募主观管理产品。

 

量化基金在风险控制上表现更优,量化基金与主观基金在风险控制方法上呈现系统性模型驱动与经验主导的显著差异。量化基金通过算法分散持仓(单股仓位通常低于2%)、动态调仓机制(如子策略轮动调节50+策略库)及数学模型(如VaR风险测算、蒙特卡洛模拟),实现纪律性风控。主观基金则依赖三级股票池制度(基础池/重点池/核心池)、安全垫机制(净值阈值前仓位限制20%)及基金经理的主动调仓(如亏损15%减半仓、20%清仓)。

 

 

总体而言,公募量化与主观投资的差异化特征决定了二者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的表现。量化基金凭借模型驱动的纪律性投资、分散化持仓及动态风控机制,在收益稳定性和风险控制上展现出系统性优势,尤其在震荡市与结构性行情中表现亮眼。而主观投资则依赖管理人深度研究能力,虽短期波动较大,但长期仍具备捕捉行业拐点与个股超额收益的潜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两类策略的配置价值并非对立。风险偏好较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可侧重量化指增产品,利用其纪律性优势平滑波动;而长期资金或对特定行业有深度认知的投资者,则可结合主观基金布局长期价值机会。

 

 

 

 

风险提示:

       基金投资可能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风险类型。这些风险可能影响基金的收益水平甚至本金安全,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并评估风险。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弘酬投资认为可靠的公开可获得资料,但对这些资料或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弘酬投资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弘酬投资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印、传送或出版,否则均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就本报告内容及其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错误、疏忽、误解或其他不确定之处,弘酬投资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