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正的企业家,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刚说了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比外国高很多,不利于高端人才来中国。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深圳就宣布“对境外短缺人才实施15%的个税优惠”的决定,这就是中国速度。仅凭这一点,粤港澳大湾区的主题基金就必须是配置的一部分。
5月25日,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深圳技术峰会上宣布,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短缺的高科技人才也将享受15%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差额深圳市政府补齐。也就是说,100万年薪应缴个税45万的情况下,现在只交15万就行了。相比西安、天津、太原等城市的人才无门槛落户政策,甚至相比北京通州诺贝尔奖得主可获100平米人才公寓租金减免的政策,深圳的这波操作算是刷出了中国抢人大战的新姿势,与其说深圳是在和国内的城市强人才,不如说深圳是和世界在抢人才。
同时,王立新还宣布,深圳每年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是120亿,现在要拿出1/3用于基础研究。今年我们投入在基础研究方面会超过40个亿。
华为任正非在21日的两万字答记者问中,专门就提出两点,其一是说我们的个税太高,海外人才不敢来;其二是说,房地产等泡沫让人心变的浮躁,人们无法静下心来搞基础研究。
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再加上华为任正非前两天的加话,似乎就可以看出深圳的用意了。仅隔4天,深圳市政府就用行动来回应任正非的关切,这才是国家一线城市该有的效率,这才是世界创新城市该有的样子,这才是美国倾全部力量都要打压深圳的真正原因。
40年前,中国一穷二白的困境中摸着石头前行,是深圳特区通过引入外来“资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模式,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开辟了新局面。40年后,当中从美贸易战升级到科技战,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首当其冲。在这场G2的巅峰对决中,深圳再次用实际行动引入外来人才。毫不夸张的说,这直接影响着国运的走向。
未来,深圳在中国众多城市中的竞争力优势会越来越大,粤港澳大湾区也很可能将再次成为试验田。其实早在3月1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两部门发布相关税收优惠的通知,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给予补贴,并对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引导推动大湾区广聚英才。
21世纪什么最贵,还是人才。而就深圳对人才的态度,就粤港澳大湾区对人才的态度,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对于广大基民来说,如果不投粤港澳大湾区的主题基金那就是傻。
根据展恒基金数据研究中心统计,在现有的42只粤港澳大湾区主题概念基金中,有5只产品的收益在30%以上,而今年以来沪深300涨幅仅21.70%,有10只产品跑赢沪深300。
数据来源:展恒基金研究中心、WIND;
截至日期:2019年05月28日
其实,上述10只基金只是在持股上算持有的粤港澳大湾区的上市公司比较多,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基金。而真正意义上可以看作是拥有区域主题概念的基金,还是应该有明确的投向和名称标识的基金。从这点上来看,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还未有真正非常明确的主题基金,不过2018年12月已经获批的平安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ETF应该快正式发行。若按照“自批复下发之日起6个月内进行基金的募集活动”的规定要求,该产品或将在未来的一个月内开启发行工作。
平安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ETF跟踪的是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该指数早在2017年7月就已发布,该指数从沪深A股中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中选取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的最大100家A股作为样本股。与其同期发布的还有中证港股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中证沪港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
当然,除了平安之外,其它基金公司也都在准备发行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主题基金了。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最新审批进度显示,5月16日,南方基金申报的南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的申请材料已被接收。5月15日,建信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也分别申报了建信中证沪港深大湾区发展主题ETF和工银瑞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
相信在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支持下,在深圳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助推下,相关上市公司肯定会受益于大湾区的发展。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基金公司从响应国家号召、分享改革红利、金融支持实体等角度出发特上报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主题基金。
现在投资者都在抢着买配售的科创板基金,在展恒基金君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的主题基金丝毫不差。仅凭深圳的这波吸引人才的操作,不买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基金就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