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国——国家对个税和房地产税下手了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18-03-08 阅读量:1086 房产税 个人所得税 民生问题

随着战狼2、红海行动等电影的上映,普通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不断提升,国家强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于是乎,厉害了,我的国不胫而走。



然而,高企的房价,垫底的工资让普通民众在强大祖国的庇护下仍然焦躁不安,这也使得喊出的厉害了,我的国有点虚。不过,昨天财政部召开了记者会,就每个人都关心的房地产税和个人所得税这两大民生且敏感的话题,进行了详细陈述。

首先来看一下房地产税。

房地产税牵动着市场的神经,买房了的担心房价下跌被套牢,没买的或许窃喜准备什么时候“抄底”。而财政部则相对理性客观的对房地产税在一下5个方面给予了阐述。

第一,房地产税的设立将参考国际共性的制度性安排特点,同时考虑中国的国情,来合理设计我们房地产税制度;第二,房产税属于地方税,它的收入归属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用这些收入来满足当地教育、治安和其他一些公共基础设施提供等支出;第三,房地产税有助于调节收入分配,特别是个人财富的集聚,起到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同时,筹集财政收入,用来满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需求;第四,所有的工商业住房和个人住房,都会按照它的评估值来征税,也就是按照评估值来征税;不过,征税并不是一刀切,比如可以作出一定的扣除标准,或者是对一些困难的家庭、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体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当然具体的方式不一样,水平不一样,但是都有一些税收优惠;第五,房地产税的税基确定比较复杂或者非常复杂,所以需要建立完备的税收征管模式,这样才能够使房地产税征得到、征得公平。


房地产税开征,谁最害怕?

一线城市囤有大量住宅的炒房团要颤抖了。按照“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一线城市率先推出房地产税的可能性很大。对于在一线城市拥有几十套或上百套住宅的囤房人来说,将是利空的开始。而且,随着租购并举政策的出台,一线城市未来几年租房市场的供应将大大增加,未来税收成本也很难转嫁给租客。

届时,房价将进入一个平稳期,而且会加剧市场的僵持,房子很难套现。这对于加杠杆、负债率高的炒房客来说,持有成本大大增加,这对于急于出手的炒房客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大的利空。

再来看看每个人都关心的个人所得税。

对于个人所得税,财政部也描绘了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扣除项和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税制三大新变化。财政部表示,会根据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来确定提高个税起征点的程度;同时,个人所得税将增加专项扣除,会根据子女教育、大病医疗及其它实际情况来确定最后具体专项扣除项目的规模和数目;将分类税制转化为起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将一些劳动性的所得,比如说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等这些劳动性的所得,都合并起来,然后再确定一个基本减除费用,再进行征税。


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当然是好事,但中国个税最大的问题绝对不是免征额,而是税制本身设计不合理。由于中国实行的是分类税制,而不是综合税制,这种税制一方面不考虑家庭的实际负担,另一方面主要盯着工资,导致个税几乎成为了工资税,穷人成为了交税的主要力量。不改变这一点,仅仅提高免征额没有太大的意义。

因此,本次个税改革本质上的变化在于,并不是简单的提高个税起征点,而是增加了扣除项,并将分类税制转化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免税额包括子女、供养父母/祖父母、供养兄弟姐妹、有伤残受养人等。

记者会上,财政部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财政部以及其他有关方面正在抓紧起草和完善房地产税法律草案。房地产税总体思路就是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按照这样一个总体思路。目前,正在设计、完善,同时再进行论证和听取意见。,同时启动个人所得税的修法。所有改革要素都会通过个人所得税税法的修订才能最终确定下来,因为个人所得税是个人所得税税法,草案确定下来以后,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程序进行审议,审议以后来组织实施。

房地产税和个人所得税这两大基本民生问题如果真落实了,那民众可能会发自内心的高呼:厉害了,我的国。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