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海外上市独角兽们分分钟回归A股的CDR模式是什么?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18-03-17 阅读量:1139 CDR 存托凭证 独角兽概念

最近很多国外上市的企业都放出话来想要回归A股:

京东刘强东:只要制度允许,我们非常愿意回来 A 股。

腾讯马化腾:条件成熟会考虑回 A 股上市。

百度李彦宏:归国上市一直是百度的梦想。百度时刻准备着。

网易丁磊:网易将寻求在中国上市,没有计划剥离其他业务。

搜狗王小川:有意愿回归 A 股,会跟着政策走。

那么,一边是好不容易在国外积累的经验,一边是A股巨大的利益诱惑,该如何取舍呢?以BATJ为首的大企业们也犯了难。

可是,谁不难呢?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也难。

过去十几年间,受制于监管规则、市场容量等因素,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一大批互联网高科技企业纷纷选择了在美国、香港等地上市募资,这也导致了像腾讯、阿里、京东这样主要用户和利润来自于国内,但分红却在国外的现象,赚钱在国内,分红分到了国外,搁谁谁也不愿意啊!

再来说说投资者们,大家都是BATJ业绩的贡献者,怎么就只能消费,却不能从这些大公司的海外红利里分一杯羹呢?想想也是憋屈。

这个让人人都尴尬的问题怎么解?CDR来解!

CDR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如果你听过ADR(美国存托凭证),那就不难理解CDR了。


中国存托凭证(CDR)


CDR,即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中文全称中国存托凭证,是指在境外(包括中国香港)上市公司将部分已发行上市的股票托管在当地保管银行,由中国境内的存托银行发行、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以人民币交易结算、供国内投资者买卖的投资凭证,最终实现股票异地买卖的一种创新制度。

当然它是在美国存托凭证(American Depository Receipts,简称ADR)的启发下而推出的一个金融创新品种。

根据美国有关证券法律的规定,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注册地必须在美国,注册地不在美国的企业,就只能采取存托凭证的方式进入美国的资本市场。当前在美国上市的知名中概公司中,多数注册地并非在美国,很多是在开曼群岛等第三地,百度、阿里、京东、网易、新东方、携程网等都是用这种发行ADR的方式在美股市场实现上市的,而非直接发行普通股票。

所以啊,如果这些海外的企业想要回国上市,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办法,将在国外已发行上市的部分股票托管在国内的银行,再由中国境内的存托银行发行、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了~而国内的投资者们,也能以人民币投资于这些公司的股票了。

而且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昨天也明确表示“中国的CDR将很快推出,CDR作为解决两地法律、两地监管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已上市、海外退市企业回A股上市。”

最近很火的独角兽概念这下更火了!

独角兽概念我们不多说了,之前的文章里也有详细介绍,那么,为什么说独角兽概念会更火呢?

那是因为CDR是这些海外上市的独角兽企业们回归A股上市的最佳选择。

国内企业想要在境外上市,一般都是靠VIE架构,即境外注册一家公司A上市,境内注册一家公司B运营,然后通过协议的方式让境外的上市实体A来控制境内的运营实体B。这种VIE架构,架起来不容易,拆掉更难,360就是以这种方式实现了登陆A股的借壳之旅。但是BATJ体量都非常大,通过私有化退市基本难以实现。所以相比之下,CDR就成为这些企业在A股分分钟上市的最佳捷径!

CDR所带来的经济意义非凡,比如发行CDR可以推进股票市场的发展,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可以拓宽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组合、有利于增强我国银行的业务及盈利能力,为A股注入强大活力。

但是我们也了解到,因为A股和美股存在价差,鉴于广大股民和人气和新经济企业的稀缺性,回归A股的上市公司股价一般都会高出国外,而且因为不是拆除VIE架构的常规做法,所以海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的CDR比例不会太高。最重要的是,CDR在国内发展没有经验,一切要从零开始,是否适应中国市场,还需要等待时间来检验...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