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债券市场一路下跌,跌地人心惶惶,投资者们关心,债券还会跌吗?债券为什么跌?还要跌多久?作为投资者,我该怎么办?针对债券,都可以出一个系列文章专门去说。今天这篇文章就当债券系列第一篇吧,主要讲述债券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进而探究此次债券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此次债券为何下跌?
针对此次债券下跌的主要原因,有文章分析称因为前期涨得太多了。这种理由实在是站不住脚,今天我们走向下跌的真相!要想探究债券市场为何下跌,就需要了解债券价格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包括四个方面:1.实体经济;2.资金面;3.债券估值;4.供求。
从实体经济角度看,在经济疲弱的环境下,货币政策会偏向宽松,进而使得利率水平下降,长期的利率债的收益率快速下降至较低水平,即长期利率债的价格快速上涨,助力形成“债牛”。但是随着未来经济逐步企稳复苏,货币政策开始边际收紧,利率水平上升,推动长期利率债收益率上行,债券价格走低。
从资金面(or流动性)角度看,市场资金面宽松的时候,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很多,导致利率降低,通俗讲就是可以以比较低的成本借到钱。债券是已发行的债务,发行利率既票面利率是以前定好的,此时整个市场利率降低,债券的价格就会升高,使债券的实际利率与市场利率保持一致。这个逻辑与上面趋同,从而得知利率水平会影响利率债的收益率水平,进而影响债券价格。
从债券估值角度来看,股市的暴跌往往带来债市的暴涨,这一效应也被称为“股债跷跷板效应”,体现为股强债弱,股弱债强。
整体而言,在货币宽松,宽信用的环境下,债券市场的下跌空间有限。但是从实际经济角度去看,随着实际经济复工复产的顺利进行,经济逐步企稳,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收缩,流动性逐步趋紧,债市会受影响结束暴涨行情。这两个影响因素对于债券价格的影响是相反的,就看哪个为主导因素。
就目前政策环境而言,受疫情影响,起初大家对于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过于乐观,乐观的预期快速助推债券价格上涨,所有乐观预期均体现在了价格上,但是后来货币政策并没有进一步地宽松,反而适当的缩紧了部分市场的资金价格。预期的落空使得债券价格快速反应,重新定价。且国内疫情控制迅速,经济复苏进展平稳,使得债券价格快速下跌。但是我们认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还会维持宽松的政策环境,所以债市的下跌空间有限,债券还是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的。
债市暴跌迎来价值洼地,中短纯债、固收、二级债基迎来加仓良机
暴跌之后总会迎来暴涨,比如之前的原油市场暴跌,近一周反弹80%。只要没有加杠杆,持有债基的投资者没必要过于担忧,当前对策为对于中短期债基,应持越跌越买的理念,这样有助于拉回成本,届时可获一个不次于货币基金的收益。对于二级债基或者固收+产品,也不用过于担心,近期股债跷跷板现象明显,这类基金近期还有不少创新高的。其实近期已经有不少投资机构引导客户向固收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