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嗨了!这类基金突然火了,还能跟吗?】1月31日,北交所个股大爆发,166只个股全部实现上涨,165只个股涨幅超过1%,20只个股涨超10%,4只个股30%涨停。最具代表性的北证50指数大涨5.79%,单日涨幅创指数设立以来最高纪录。跟踪北交所公司的公募基金产品净值亦纷纷迎来大涨,多只基金单日涨幅大涨超5%。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战略下,中长期有望吸引和培育大批“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北证50指数由北交所最具代表性的50只上市公司组成,研发投入高,成长潜力大。在整体基本面改善的预期下,北证50指数覆盖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中长期投资价值值得投资者关注。
【坚定看好硬科技,基金持续加仓科创板】基金持续加码科技创新方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比例已经接近8%。从场内ETF申赎情况看,科创类ETF呈现加速流入态势。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等科创ETF份额均大幅增加。以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为例,2020年11月初上市时其份额仅有35.6亿份,截至今年1月30日,其份额已经增至517亿份。除了积极加仓以外,机构对科创板公司的调研热度也较高。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来,调研奇安信、普源精电、澳华内镜、利元亨、科德数控、东威科技等公司的机构数量均超过百家。
【1月基金发行收官,“股热债冷”格局渐显 】1月基金发行市场落下帷幕。据统计,截至1月31日,1月新成立基金总数为59只,总份额超过400亿份。在A股市场持续回暖的背景下,1月基金发行呈现“股热债冷”格局。此前表现低迷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占比回升至近五成,债券型基金占比则有所下滑。此外,还有部分债券型产品公告延长募集期限。从业绩情况来看,市场对权益类基金的热捧,与其1月的亮眼业绩表现不无关系。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在全市场413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共4077只在近一个月取得正收益,占比高达98.65%。其中,共有379只近一个月涨超10%。
【看好价值回归,公募港股仓位提升】2022年四季度港股上演深V反转,公募基金的港股仓位也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港股仓位由此前的4.3%提升至5.8%,资讯科技行业是公募基金港股配置比例最高的行业。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港股仓位提升更为明显。研报显示,2022年四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配置港股总市值达3927亿元,较去年三季度增加872亿元。春节高频数据落地反映了大部分乐观预期,港股市场或迎来盈利与估值的双重修复,在全年投资主线上,重点关注盈利增长弹性高、环比景气上升、有资金增量的机会;从行业来看,重点关注互联网、电子、通信、医药和消费。
【顶流“瘦身”,新锐“突起”,公募百亿军团焕新】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公募顶流基金经理纷纷“瘦身”,同时,不少新锐基金经理“突飞猛进”,有人管理的基金规模实现从100亿元到300亿元的跃升,也有人凭借优异业绩从不到20亿元跻身“百亿俱乐部”。梳理发现,新增产品和业绩优异,是2022年震荡市下“百亿基金经理”提升基金规模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末,全市场管理规模达到百亿元的主动偏股型基金经理共计156位。即使在震荡行情下,仍有基金经理在2022年度“吸金”超过百亿元。华商基金周海栋、中庚基金丘栋荣、中泰资管姜诚、广发基金林英睿4人2022年度管理规模增长均超百亿元。
图1 1月31日各类型基金收益情况
图2 1月31日各主要指数涨跌情况
图3 2023年各行业涨跌幅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