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链价格变化、2022年新能源出口及2023年新能源行业发展展望分析研究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23-02-11 阅读量:1042 新能源汽车 太阳能光伏 硅料

概要及主要观点:

1、 光伏:2022年全年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增长60.3%;预期2023年光伏累计装机将达490GW左右,光伏有望超越水电跻身全国第二大电源。产业链方面,近期在下游需求旺盛的支撑下,上游产业链价格快速止跌反弹,行业排产趋势性上行,随着产业链价格博弈趋近尾声,有望激活下游电站需求起量。后续在全球光伏装机需求持续旺盛的背景下,产业链有望实现量利齐升,继续看好一体化组件,以及逆变器环节的龙头企业。

2、 风电:海上的深远海海风、陆上的分散式风电有可能成为值得期待的打开风电需求空间的关键细分领域。考虑2022年海上风机招标的放量,2023年国内海上风电吊装规模有望较2022年接近翻倍,而供给端海缆的扩产都是长周期的,2023年这些环节的供需格局有望好于2022年。

3、 风电设备行业数据。近日,2022 年风电新增装机数据出炉,去年全年共新增风电装机37.6GW,不及预期。在去年风电装机低迷的情况下,去年风电的高中标量给予今年风电行业未来增长以有力支撑,去年风电项目共中标103GW,其中海上风电近 18GW。判断:海上的深远海海风、陆上的分散式风电有可能成为值得期待的打开风电需求空间的关键细分领域。

4、 从出口数据来看,自2022年7月份以来,我国光伏出口增速逐渐放缓,到12月已经下降到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的水平。我国光伏出口的重要地区是欧洲,欧洲地区的光伏需求与其能源价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能源价格的持续回落,其光伏需求有所回落。目前,欧洲地区能源价格整体在最近一年的相对低位徘徊。随着上游价格的回落,整个产业链的利润有望重新分配,下游运营商的投资收益率有望提高,装机意愿将增加。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成本和技术的加持下,我国光伏有望整体保持景气。

一、光伏行业价格变动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计算整理,本周光伏行业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及下周价格涨跌幅预测如下表所示。

本周光伏行业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及预测表

本周光伏行业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及预测表

注:根据PVInfoLink 数据计算整理。

1.1硅料价格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一年(2022年1月12日至2023年2月9日)变化走势图下图所示。

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注:根据PVInfoLink 数据整理绘制。

春节假期结束至今,硅料现货报价水平持续大幅上涨,包括报价更新的频率加快,报价有效期缩短,据了解出现较多报价以单日频率更新,有效期一天等市场变化。由于拉晶生产需求和价格水平逐步回升的原因,确实在硅料需求端具有对原生多晶硅的刚性需求环比提升,迫使硅料买方不断提高价格容忍度,同时上游也在不断试探下游和终端的接受度。

本期致密块料的个别硅料厂家报价水平涨至24-26万元/吨范围,高价区间有小批量成交出货;均价涨至23万元/吨左右,周环比上涨29.2%,不同体量的买家对于目标价格范围具有较大差异,个别买家对于价格的接受度高于该价格水位,另外也仍有部分买家难以接受该价格水平,但是整体采买价格水平确有大幅抬涨。

随着2月硅料采买谈判和签单逐步落定,硅料环节的库存得以下降,但是仍有现货形态的硅料库存结转在硅料生产端待售,虽然对于满足N型硅片的较高品质的硅料具有市场需求,但是硅料环节的库存水平仍然令人不安,无疑加剧企业之间博弈难度。

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约为329GW,保守情况下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约为300GW,乐观情况下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约为360GW。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约为130GW,保守情况下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约为120GW,乐观情况下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约为140GW。

2023年硅料的有效供给约为134万吨,按照每GW需要0.26万吨,容配比1.2,能够支持的有效装机达到能够达到约429GW。时隔两年之后,硅料不会成为2023年光伏装机的限制因素。

硅料环节库存规模因从12月中旬已开始快速累积,故2023年硅料期初库存规模已经相当可观,春节假期后的硅料库存规模恐将继续堆高。主流硅料厂家的生产稼动水平仍然保持高位,一季度陆续会有个别二三线厂家减产,但是面临仍然在陆续释放的新产能,硅料有效供应量增长趋势不变。

1.2硅片价格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各类型硅片均价一年(2022年1月12日至2023年2月9日)变化走势图如下图所示。

 各类型硅片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各类型硅片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2月4日单晶硅片龙头TCL中环官宣价格调涨,促使上周本就暗中观望的单晶硅片价格一锤定音,包括其他大厂以及二三线硅片企业纷纷跟涨,其中个别企业的182mm/150μm规格报价也从5.4元/片续涨至6.22元/片,另外个别企业对于发货批次采取价格追溯等更加灵活多变的商务模式。

截止本周三观察,硅片现货供应维持紧缺,包括182mm和210mm规格的供应均暂未缓解。拉晶生产周期较长,硅片产量增加的爬坡周期长,叠加当前硅料价格高低范围落差巨大,拉晶企业受制于生产用料的刚性需求和存在对硅料价格的顾虑,上游环节谈判难度加大,博弈成本上升。预计单晶硅片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在2月中旬仍将持续,短期价格难以回落。

截止本周三观察,硅片现货供应仍然趋紧,并且受制于拉晶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硅片产量增加的爬坡周期长,叠加当前硅料价格高低范围落差巨大,拉晶企业受制于生产用料的刚性需求和存在对硅料价格的顾虑,引起上游环节谈判难度加大,博弈成本上升,硅片供应量增加的时间节点不明确的市场环境。

1.3电池片价格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各类型电池片均价一年(2022年1月12日至2023年2月9日)变化走势图如下图所示。

各类型电池片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各类型电池片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随着上游环节博弈白热化,硅片成交价格持续上行,电池厂也逐日更新报价,本周三,各种电池片报价来到1.15元/瓦,甚至更高的报价也在陆续商谈。本周顺应上游硅片涨势,电池片成交价格持续提升,M10/ G12尺寸主流成交价格皆来到1.13-1.15元/瓦左右的价格,整体涨幅来到16-17%左右。而随着电池片价格的攀升,少数二线组件厂家也开始面临到价格过高,内部决议暂缓采购的现象。

根据当前情况,预期在上游的价格博弈持续下,短期电池片厂家仍将有望转嫁上游成本压力,电池片价格将持续抬升,而后续价格能否再续涨势将视组件厂家拉货与排产态度而定。预期下月电池片价格仍将维稳,较难回归下跌趋势,而具体价格浮动程度将视上游的博弈结果而定。同时,尽管电池片厂家仍希望达到满产满销,短期硅片供应的问题也已给予厂家们减产的心理准备。

1.4组件价格分析

根据PVInfoLink数据,各类型组件均价一年(2022年1月12日至2023年2月9日)变化走势图如下所示。

各类型组件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各类型组件均价一年变化走势图

上游供应链价格上调引起剧烈变动,连带硅片电池片也在本周随之上调,然而辅材料近期也出现明显涨势,组件又再度面临相同危机,本周组件报价已上调至1.8-1.85元/瓦,然并无太多新单成交。本周执行组件价格约落在1.7-1.85元/瓦左右、高价约在1.82-1.85元/瓦。

现在供应链价格波动剧烈影响,增添不少观望情绪,2月新单签订仍尚未落地,大多执行订单为前期结转单,部分开发商也表示将延后新单下订时点,当前对于新报价接受度有限,静待博弈落地。国内需求启动看来又有机会推迟。

在2-3月不少厂家都预期中国终端签单将开始拉动,然而现在供应链价格波动剧烈影响,增添不少观望情绪。PERC电池片价格开始出现上扬趋势,N型电池片报价也随着硅片价格上调而有所上升,后续仍有调升趋势。本周N型硅片紧缺愈发严峻,成本上升导致原先推展PN同价的厂家也调整溢价。TOPCon(M10)电池片定价1.19-1.2元/瓦。而HJT电池片(G12)价格成交量较少并无太多可具参考的新价格签单,定价约1.3-1.7元/瓦不等。

1.5光伏玻璃价格

 image.png

本周光伏玻璃价格稳定。

1.6光伏胶膜价格

光伏EVA胶膜(透明)为9.66至10.12元/平方米,光伏EVA胶膜(白色)为10.46至10.92元/平方米,光伏POE胶膜为16.56-17.48元/平方米。与上周保持不变。

二、2022年光伏企业业绩预告汇总及分析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截至1月31日,已有54家光伏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按照预告净利润下限计算,54家光伏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已逼近1180亿元,反映出光伏上市公司出色的盈利能力。

整体来看,54家光伏上市公司中85%业绩预喜,46家光伏上市公司在2022年成功实现净利润预增、略增,甚至扭亏,24家光伏上市公司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更有甚者最高连翻20倍之多。

从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来看,硅料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尤为突出,在全部4家业绩预告净利润过百亿的光伏上市公司中,硅料上市公司占有三席;电池组件上市公司惊现黑马,且跨界上市公司表现亮眼;光伏逆变器上市公司全线飘红,辅材上市公司则两级分化,电站开发商多家扭亏为盈。

1、硅料上市公司

 image.png

纵观2022年全年,上游原材料仍是整个产业链供应最为紧缺的环节之一,硅料价格持续爆发式上涨,尽管年末迎来价格拐点,但硅料上市公司早已赚得盆满钵满。目前,已公布2022年业绩预告的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变电工净利润均实现翻倍增长。

其中,通威股份一马当先,2022年预计实现净利润252亿元~272亿元,同比涨幅207%~231%,不仅稳坐硅料环节第一把交椅,更是领跑整个净利榜单;大全能源紧随其后,预计实现净利润190亿元~192亿元,同比涨幅231.94%~235.44%;特变电工同样量价齐升,预计实现净利润157亿~167亿元,同比涨幅116%~130%。

对于业绩大增原因,领跑上市公司通威股份表示,受益于光伏上市公司持续快速发展,2022年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产品需求旺盛,公司高纯晶硅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行,各项生产指标进一步优化,新项目快速投产达产,量利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其次,公司太阳能电池产能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盈利同比明显提升。同时,公司农牧业务稳健发展,销量实现新的突破。

不过,据北极星不完全统计,2022年硅料环节扩产规模高达257万吨,同比增幅达56.23%。随着近两年硅料新建产能的逐步释放,产业链供需矛盾势必缓和,行业高预期红利有望平衡至产业链中下游企业。

2、电池片和组件上市公司

 image.png

相较于硅料上市公司意料中的业绩大涨,2022年的电池片和组件上市公司则让人更为惊喜。截至目前,已有10家电池片和组件上市公司公布2022年业绩预告,其中,6家预增,4家成功扭亏。除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行业龙头业绩始终保持稳健增长外,电池片企业黑马频出。

“黑马”之一——专业化电池片上市公司爱旭股份,以预计最高连翻20倍的净利涨幅登上净利润涨幅榜榜首,2022年预计实现净利21.1亿元~25.1亿元,涨幅高达1780.54%~2099.12%,成功扭亏。究其原因,公司表示,一是得益于去年电池片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自身的电池销量、营收都大幅增长;二是由166mm到182mm的大尺寸产线技改升级,产能结构优化、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生产成本下降,营收和盈利水平大幅增长。此外,2022年分布式光伏市场爆火,爱旭火速成立子公司爱旭赛能,以N型ABC组件成功拓宽分布式市场。

“黑马”之二——跨界上市公司钧达股份002865),以预计480.65%~536.63%的净利增幅排名净利润涨幅榜第三。2022年4月,钧达股份宣布正式剥离汽车饰件业务,集中发展光伏电池片业务。同年7月,又将电池厂商捷泰科技全部股权收入囊中,据了解,报告期内,捷泰科技电池片出货量达10.72GW(其中P型PERC产品8.85GW,N型TOPCon产品1.87GW),出货量同比涨幅高达88%,为钧达股份创造约7.2亿元净利。

3、逆变器上市公司

 image.png

光伏逆变器环节,阳光电源德业股份锦浪科技、固德威、禾迈股份、昱能科技、英威腾7家逆变器企业均已发布业绩预告,全部预增,6家净利涨幅在一倍以上。

2022年,在全球光伏市场快速增长,叠加俄乌冲突加剧欧洲能源危机的背景之下,我国光伏逆变器企业在海外市场全面开花,据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11月,逆变器出口金额为534.83亿元,同比增速达到82.73%。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昱能科技在业绩预告中也表示,2022年公司逆变器产品在海外市场有明显增长。

此外,随着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储能市场迅速崛起,微型逆变器上市公司迎来收获期。微逆代表上市公司昱能科技、禾迈股份预计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昱能科技以预计230%~269%的净利润涨幅排名该环节净利涨幅榜首位、涨幅总榜第7位;禾迈股份以预计147.84%~172.63%的净利润涨幅排名逆变器净利涨幅榜第三、总榜第13位。

4、光伏辅材上市公司

光伏辅材环节,聚和材料、苏州固锝、海优新材、帝科股份天洋新材5家上市公司公布业绩预告,与往年全线飘红的盛景不同,2022年银浆、胶膜企业亦受到“涨价潮”波及,多家业绩预减,甚至首亏。

image.png 

三、2022年新能源出口及2023年新能源发展展望

电力生产数据。1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11.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28.1%。

2022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687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25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完成7208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核电677亿元,同比增长25.7%。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完成5012亿元,同比增长2.0%。

上市公司发电量情况。从总发电量来看,2022 年全年行业发电量皆录得同比上涨。其中龙源电力、协合新能源、大唐新能源的 2022 年全年发电量增速均为双位数;单看 2022 年风电发电量龙源电力、中广核新能源、协合新能源、华润电力增幅均超过 10%,大唐新能源的风电发电量增长也接近 10%。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太阳能光伏:

2022年1到12月中国光伏及电池出口金额(单位:亿美元)

2022年1到12月中国光伏及电池出口金额(单位:亿美元)

1、出口态势良好,需求旺盛。从出口数据来看,自2022年7月份以来,我国光伏出口增速逐渐放缓,到12月已经下降到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的水平。我国光伏出口的重要地区是欧洲,欧洲地区的光伏需求与其能源价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能源价格的持续回落,其光伏需求有所回落。目前,欧洲地区能源价格整体在最近一年的相对低位徘徊。

随着上游价格的回落,整个产业链的利润有望重新分配,下游运营商的投资收益率有望提高,装机意愿将增加。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成本和技术的加持下,我国光伏有望整体保持景气。

2022年1-12月逆变器出口金额为604.99亿元,同比增速达到82.7%。12月出口个数574.398万,环比上升5.88%,出口金额70.16亿元,环比下降5.7%,单价环比下降10.94%。2022 年全年我国对荷兰出口逆变器金额达到 178.53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达到 145.65%,出口巴西、德国金额为 53.37 亿元、42.54 亿元,同比增速为 50.69%、116.17%,此外,当年我国对意大利、南非、黎巴嫩的出口金额增速都超过 100%,黎巴嫩高达 255.78%。

2、大基地项目加速落地。从曾经的近90%到目前的50%以下,地面光伏电站占比下滑明显。进入“十四五”新时期,大基地项目接续成为地面电站开发的主要形势。2021年12月底,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清单公开,覆盖内蒙古、山西、青海等19个省区,总规模97.05GW。按照规划,其中2022年的投产容量达45.71GW。不过由于组件价格高企以及外送通道等原因,部分项目推进不及预期,这也意味着大规模并网将递延至2023年。

根据国家发改委通报,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总规模约4.5亿千瓦,除第一批项目外,第二批、第三批项目抓紧推进。2023年正值“十四五”中期,随着上游产业链价格回归理性,身兼重任的央国企也将加速地面电站项目落地。

3、分布式光伏齐头并进,但挑战升级。地面电站退守之下,则是分布式光伏的昂首前进,特别是产业链价高居不下的背景下,对价格接受度更高的分布式光伏成为市场主力。2022年上半年,地面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呈现“三分天下格局”。

4、海上光伏项目起步。随着光伏电站用地矛盾凸显,沿海省份开始向深海挺进。2022年,新能源标杆省份山东打响规模化海上光伏“第一枪”,将打造“环渤海、沿黄海”双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总装机规模高达42GW。与此同时,首批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正式打响全国海上光伏“第一枪”,10个项目总规模高达11.25GW,由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19家“首吃螃蟹”。按照政策,2022年和2023年的开工规模分别为3.8GW和4.7GW。

5、N型技术迭代加速。2022年被称之为N型技术元年,规模化量产此起彼伏,且技术路线百花齐放。TOPCon技术深受老牌传统企业青睐,HJT则成为跨界企业弯道超车的押宝技术,与此同时XBC技术进展超预期,有关三者谁将主导下一代主流电池技术的争论此起彼伏。不过,性价比仍将是摆在N型技术面前的“试刀石”。2023年开始,在中国电建26GW组件集采中,多家二三线企业的P、N型组件报出同价,这也意味着新一年的N型迭代之战将更加激烈。

6、庞大产能规模下,内卷继续。近期,产业链价格急转直下,终端需求因素外,供应端产能释放同为“推手”。“十四五”全新赛道,在旧、新势力的合攻之下,光伏产业链新增产能连创新高。2022年,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不完全统计,光伏扩产达到了近三年的“巅峰”,其中,硅料扩产规模达257万吨,同比增幅达56.23%;硅片/硅棒/切片达536GW,同比增幅58.11%;电池达629.05GW,同比增长了271.78%;组件377.8GW,增幅达136.57%。随着价格回归理性,各环节迎接产能挑战的同时,疯狂内卷持续。

风电:

image.png 

 2022年我国海风招标规模(MW、月度)

2022年我国海风招标规模(MW、月度) 

风电设备行业数据。近日,2022 年风电新增装机数据出炉,去年全年共新增风电装机37.6GW,不及预期。在去年风电装机低迷的情况下,去年风电的高中标量给予今年风电行业未来增长以有力支撑,去年风电项目共中标103GW,其中海上风电近 18GW。判断:海上的深远海海风、陆上的分散式风电有可能成为值得期待的打开风电需求空间的关键细分领域。

海上风电趋势明显,国内方面,全国各省规划十四五期间拟建成投运的海上风电项目规模超过53GW,按照当前各省海风推进节奏,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新增的海上风电装机超过60GW。目前,江苏以北海上风电EPC造价可低至10元/W,福建、上海等地2022年海上风电竞配过程中均呈现明显低于当地燃煤基准电价的中标电价,海上风电已经具有较好的经济性,随着技术进步海上风电的经济性优势将愈加凸显。

2022年,地方政府对海上风电展现了极大的热情。原因:海风零部件重量和体积较大、运输成本高——适合本地、就近生产;发展海风在带动装备制造产业、就业、税收等方面的效果。不占用土地、就近消纳。

海风招标规模充沛,市场空间广阔受我国沿海气候影响,中大型海风项目的建设周期需 2~3 年,个别小型项目可在 1~2 年内完成。由于 2021 年是国补的最后一年,2019 年的海风招标体量庞大,达 15.6GW,同比+225%。

海风招标加速重启,规模创新高。进入 2022 年,随着地方补贴的出台,以及风机大型化加速,带动海风项目收益率提升,需求趋势向好;招标规模创历史新高,装机需求明确。根据不完全统计,2022 年我国海上风电招标规模达 25GW(含框架竞标),为历史新高且同比大幅增长。

风机大型化是降低度电成本的最根本方式。度电成本可作为评价一个项目效益的重要指标,风机大型化可以从三个维度降低成本:1)整机制造维度:降低单位制造成本;2)风场运营维度:减少所需风机台数,降低 LCOE;3)发电效率维度:增加风机利用小时数从而提升发电量,驱动度电成本降低。

整机制造维度:降低单位制造成本。风机是风电项目最核心的成本组成,根据明阳智能披露,风机构成我国海上风电项目 38%的成本。以金风科技和三一重能为例,金风科技 3~4MW 的风机成本降至 2500 元/kW 附近,较 1.5~2MW 的风机平台在功率提升一倍后单位成本降幅约 25%。三一重能 4MW 和 5MW 风机成本已经分别降至 1800 元/kW 和 1600 元/kW,与 2MW 和 2.5MW 的风机平台相比,功率提升一倍,单位成本降幅达 30-40%。

储能:

 image.png

新能源材料数据。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上游原材料主要为轻稀土镨钕以及中重稀土镝铽等。氧化镨钕价格在去年3月份达到111万左右的高点后开始回落,9月后价格有所企稳,目前在73万元/吨的水平。中重稀土价格较为稳定。锂盐价格受疫情以及春节淡季影响价格有所回落,氢氧化锂价格下降至48.5万/吨,碳酸锂价格下降至47.1万/吨。

新能源汽车:

image.png

产量方面,据中汽协数据,12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9.5万辆,同比增长 53.38%。其中,以动力类型分,纯电动汽车(EV)60.0万辆,同比增长 38.24%;插电式混动(PHEV)19.4 万辆,同比增长 132.37%。全年累计产量 704.04 万辆,同比增长 99.30%。其中,纯电动汽车(EV)全年累计产量 545.62 万辆,同比增长 86.09%;插电式混动(PHEV)158.05万辆,同比增长 163.92%。按车辆用途分,12 月当月乘用车产量 75.0 万辆,同比增长 53.58%;客车 1.8 万辆,同比增长 23.85%;货车 2.7 万辆,同比增长 75.64%。全年累计乘用车产量 669.89 万辆,同比增长 100.00%,客车累计产量10.31 万辆,同比增长 26.11%,货车累计产量 23.84 万辆,同比增长 134.87%。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136.0万辆,同比下降34.6%,环比下降37.3%;其中新能源车零售销量预计36.0万辆,同比增长 1.8%,环比下降43.8%,渗透率26.5%;2022年新能源车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渗透率达到27.6%。一季度是车市的淡季,我们认为整体新能源车销量有望保持韧性,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可度在提升,需求有望超预期。从2023 年的投资机会上看,需要重视电池环节。伴随电池产业化逐步成熟,电池企业未来竞争或将由制造工艺端、成本端的竞争,转变为全方位的综合竞争,电池企业逐步完善产业链布局,且碳酸锂、负极、铜箔、电解液等环节的降价有望带动电池成本的下行,电池环节整体竞争力也有望提升。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逐步提升,补能焦虑逐步成为消费者的痛点,高压快充有望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高压高倍率车型渗透率逐渐提升,充电桩逐渐向大功率方向演进,国内充电桩建设保持高增速,海外充电桩建设或将进入发力期,看好国内充电桩龙头企业出海,重点关注充电桩业务相关企业盛弘股份、特锐德、金冠股份、科士达等。在新技术方面,我们当前看好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PET铜箔等的0-1过程。我们认为当前新能源车处于低估区间,2023年实际的行业需求情况有望好于预期,当前位置建议积极配置。重点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天赐材料、星源材质、科达利、中伟股份、恩捷股份、容百科技、德方纳米、天奈科技、超频三、比亚迪、中科电气、杉杉股份、当升科技、长远锂科、壹石通、孚能科技等。

四、行业重大事件

1、2022年1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52.5GWh,同比增长65.9%,环比下降15.8%。其中三元电池产量18.5GWh,占总产量35.2%,同比增长61.5%,环比下降20.5%;磷酸铁锂电池产量33.9GWh,占总产量64.6%,同比增长69.0%,环比下降13.0%。1-12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545.9GWh,累计同比增长 148.5%。其中三元电池累计产量212.5GWh,占总产量38.9%,累计同比增长 126.4%;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332.4GWh,占总产量60.9%,累计同比增长 165.1%。销量方面,2022 年 12 月,我国动力电池销量共计 52.2GWh,同比增长 47.1%。其中三元电池销量 21.6GWh,占总销量 41.3%,同比增长 82.1%;磷酸铁锂电池销量 30.5GWh,占总销量 58.4%,同比增长 29.8%;1-12 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 465.5GWh,累计同比增长150.3%。其中三元电池累计销量193.5GWh,占总销量41.6%,累计同比增长143.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销量 271.0GWh,占总销量 58.2%,累计同比增长 155.7%。

风险提示:

光伏行业政策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经济下行影响光伏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光伏新增装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险;其他突发爆炸等事件的风险等。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展恒基金认为可靠的公开可获得资料,但对这些资料或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展恒基金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展恒基金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印、传送或出版,否则均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就本报告内容及其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错误、疏忽、误解或其他不确定之处,展恒基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