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基金“开门红”:资金急追捧 公司忙上新】2024年开年第一周,中证红利指数逆势四连涨,与市场其他主流指数形成鲜明对比。逆势表现引来资金的集中追捧,“红利效应”全面扩张。不少头部基金公司争相加入红利阵营“分一杯羹”。红利策略产品受宠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在机构看来:首先,“高分红”和“低估值”的特质让红利策略在震荡市场中防御性更强;其次,近期货币政策易松难紧,未来我国长端利率或仍将下行,对红利策略形成进一步支撑。此外,虽然当前A股估值已经颇有吸引力,但开年以来市场主线并未明确,以红利类资产作为“起手式”具有更高的确定性。
【多只新基金青睐央企国企 捕捉“戴维斯双击”机会】最近一个月,多只新基金不约而同地盯上了央企与国企的投资机会。数据显示,目前有8只名称中带有央企、国企字样的新基金进入或即将进入发售期。业内人士认为,无论从政策角度还是央企国企所显现的“高质量、高分红”与低估值之间的矛盾来看,央企与国企的投资逻辑十分清晰。在长期利率步入下行通道的背景下,央企与国企凭借稳健的经营风格以及较高的股息率,具备“压舱石”般配置价值。业内人士认为,央企与国企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倘若未来央企与国企的价值重估,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涨幅将大于业绩增长幅度,会出现“戴维斯双击”现象。
【为新基金“开门红”之变点赞】一直以来,基金新发市场就有“开门红”的说法,各家基金管理人往往派出得力干将布局新年首发“战场”。不过,在经历了2023年的震荡洗礼后,2024年新发产品渠道氛围相对清淡,少了以往的刷屏宣传,但这并非基金公司失去热情,而是不再刻意强调“开门红”档期。可以看到,2024年伊始,上证指数虽仍在3000点下方维持胶着状态,但新基金发行已呈现更加积极的变化。未来,财富管理机构比拼的是资产配置的能力、产品体系的厚度、客户服务的深度。基金公司精耕细作资产配置服务,提供优质的产品以及舒适的投资体验,让客户财富保值增值,比任何“档期炒作”都更具说服力。
【基金经理调仓换股露端倪 印证三大主线布局思路】岁末年初,不少基金经理都在调仓换股,布局新机遇。整体来看,科技创新、经济复苏、红利资产,成为基金经理在2024年普遍看好的三大主线;相对应地,人工智能、半导体、消费、电力等方向的个股也成为了基金经理近期的加仓方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目前市场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已经悲观到极致,导致所有顺周期的核心资产估值均跌至历史底部。只要经济复苏预期有所启动,相关的复苏链条会有显著的估值修复机会,看好化工、有色、建材和非银等行业的阶段性配置机会。
【公募基金传闻又起 降薪裁员?真相究竟如何?】近段时间以来,有关“裁员”“降薪”的传闻在公募基金行业持续流传、发酵,传闻的主角自然也引发了业内的极大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任何企业都会有人员流动的情况,优秀人才的吸纳、绩效相对不佳人员的流出是企业日常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不过,当下并未明显感觉到人员出现急剧流动。这或许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方面,挑战是行业的共性。在当下环境中,企业在人员招聘上都会趋于谨慎,所以市场上空缺的好职位应该不是很多,这就导致在职员工外出流动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都是以年度为单位,很多公司的考核周期还会综合考虑至三年、五年,一个部门或一个团队很难出现所有人绩效都不好的情况,因此基于绩效评定不佳而面临淘汰员工仍属个别情况,很难形成规模性。不过,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公募行业的绩效管理只会更加严格,人才的选拔也会更加谨慎。
【多只新基金青睐央企国企 捕捉“戴维斯双击”机会】最近一个月,多只新基金不约而同地盯上了央企与国企的投资机会。数据显示,目前有8只名称中带有央企、国企字样的新基金进入或即将进入发售期。业内人士认为,无论从政策角度还是央企国企所显现的“高质量、高分红”与低估值之间的矛盾来看,央企与国企的投资逻辑十分清晰。在长期利率步入下行通道的背景下,央企与国企凭借稳健的经营风格以及较高的股息率,具备“压舱石”般配置价值。业内人士认为,央企与国企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同时,无论从政策角度还是央企与国企所显现的“高质量、高分红”与低估值之间的矛盾来看,投资央企与国企的逻辑十分清晰。倘若未来央企与国企的价值重估,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涨幅将大于业绩增长幅度,会出现“戴维斯双击”现象。“伴随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近3年国企与民企的净资产收益率差距明显缩小,国企净利润增速明显改善,已经领先全市场。同时,国有上市公司估值存在继续提升的空间,并且由国企主导的行业总回报预期稳定。”业内权威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