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他得过金牛奖,听他的!”“他过去的业绩好牛啊,我也买点试试!”“我不知道啊,反正是一个很牛的基金经理推荐的,我就无脑入手了!”
我们看到过太多这样的评论了,所以如果有相同情况的小伙伴们,当时跟风买入的基金现在的收益怎么样了呢?如果盈利了,大家各自欢喜;如果亏损了,这个得过金牛奖的基金经理真的名副其实吗?
首先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
“中国基金业金牛奖”评选活动由中国证券报主办,银河证券、天相投顾、招商证券、海通证券、上海证券等五家机构协办,该奖项在基金行业和基金监管层中有广泛的认可度,亨有中国基金业“奥斯卡”奖的美誉,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具公信力的权威奖项之一。
基金奖项是对基金过往业绩的肯定,获奖基金成为基金界最靓的仔、出尽了风头,获得金牛奖的基金也会受到基民的热捧,管理费赚得盆满钵满,可谓是名利双收。
但是,我们也得注意其中的坑:
奖项期限:
金牛奖也分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而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大概需要经历5-7年。所以一年期和三年期的金牛基金经理其实并没有经理完整的牛熊周期,虽然这不能说明他们的实力不好。但是就像我们每逢大考找资深教师;每逢看病挂专家号是一个道理。
在金融行业,实力逊色的人会很快被自然淘汰,所以经历过完整牛熊周期的基金经理会对市场的变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多个基金经理同时管理:
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基金并不是只有一个基金经理在管理,大家可以查看自己的基金在更换基金经理之后的业绩表现与之前相比收益更好了还是收益变差了。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培养新人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就出现老带新的情况,让一个金牛基金经理去培养新人。而让一个新人去管理一支基金,管理费继续收,新人也可以得到锻炼。所以大家可以自行查看自己的基金,谨防这种情况。
基金经理业务变动:
我们都熟悉一句话:隔行如隔山。就像厨子去种花,花匠去种菜,菜农去掌勺一样,短时间只会菜难吃、花枯萎、菜不长。我们可以查看基金经理从业以来的业务情况,如果他原来是研究大盘的,突然去管理中小盘的基金,虽然可能这有他们自己的逻辑,但是这两个领域之间的壁垒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所以结果可能也没有那么理想。大家也可以去自行查看自己基金的情况,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可以提前布局。
总而言之,盲目跟风一直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投资理念,大家还是应该去了解一点基金的基础知识,多去思考他的内在逻辑,从而让我们赚的更多,赔的更少!
所以跟着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