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恒早报11月25日】公募自购分红提振信心,九成债基止跌,企稳信号已现?

原创展恒基金网
2022-11-25 阅读量:1082 市场行情 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

今日快讯


【公募自购分红提振信心,九成债基止跌,企稳信号已现?】11月以来,债券市场迎来了大幅震荡调整,债券型基金迎来普跌行情,进而引发大量赎回。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在已有数据的4917只债券型开放式基金中(不同份额分开计算),有超过4000只产品出现回撤,占比超过8成。在如此低迷的市场行情和恐慌情绪下,有部分基金公司出手自购以提振信心。例如截至目前,财通基金仅11月的自购金额已经超过4亿元。除了自购以外,基金分红也是提升投资者体验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本周以来,部分此前回撤较大的债基已经止跌回稳。专业人士表示,短期债市调整压力还需要等待负反馈的消解,预计会偏弱震荡一段时间,从调整幅度来说当前债券市场已经具备长线配置价值。

 

【汇添富基金赵剑:关注大制造业前景,新能源仍有较好投资机会】赵剑表示总体上非常看好大制造业的前景,因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等,所以制造强国是放在第一位的。政策主要两方面,一方面是产业政策,比如像新能源汽车这些产业,还有第二种资本市场的政策。需求侧方面,因为我们都知道说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很大的内需往往有利于各种产业的孵化发展。第三方面从供给侧看,中国的制造业有比较好的前景,因为全球来看,我们在制造业方面是供应链最完善的一个国家。


【新基金密集成立,基金经理加紧调研布局】11月以来,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上,新基金发行均有所回暖。截至11月24日,11月新成立的公募基金数量达118只,较10月增加46只。与此同时,新基金募集资金总规模为937.24亿元,较10月全月增长50%以上。分类型来看,11月以来新成立的债券型基金合计50只,募资规模达730.74亿元。此外,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合计48只,规模合计超过160亿元。部分基金经理更是积极募集资金,把握当前布局机会。有正在发行新基金的基金经理透露,新基金成立后会迅速将仓位提高到六成。

 

【股票ETF规模逆势增长,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调整,公募基金发行处于低迷期,但股票ETF市场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势头。从细分领域来看,进一步丰富深市“双碳”基金板块,引导市场资金流向低碳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中证环交所碳中和ETF等。又如今年以“硬科技”为主题的ETF产品也层出不穷,例如,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ETF、绿色电力ETF、科创板新材料ETF、中证机床ETF、半导体芯片ETF等。除此以外,华泰柏瑞中证韩交所中韩半导体ETF获得审批,该基金是首只可直接投资韩国市场的ETF,也是首只同时可以投资中国和海外市场的跨境ETF。

 

【又见私募免收管理费,良好投资体验才能“圈粉”】近日,一家名为“弘源泰平”的深圳量化私募推出管理费和业绩报酬收费全免一年的限时促销活动。无独有偶,同期上海一家股票私募也对旗下产品采取了三年锁定期“零固定管理费”模式。私募免收管理费并非新鲜事物,私募降费的趋势,近年来已在业内隐现。仅在今年,就有多家明星私募陆续出台了免收管理费的措施。究其原因,主要来自投资业绩和同业竞争两方面压力。值得一提的是,私募降费在业内相当敏感。当有公司推出免收管理费政策时,经常会受到不少同业的质疑。长期来看,降费并不是私募机构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法,私募机构更应该通过增强投研团队建设,来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为客户的投资保驾护航。




相关基金:

华夏沪深300指数增强A申万菱信中证500优选增强A易方达上证50指数A



相关基金:

景顺长城优选交银趋势优先工银瑞信金融地产

 

声明:
展恒基金除发布原创研究报告/文章以外,致力于优秀投研类文章精选、精读等,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部分涉及内容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OPS 周排行
重点推荐
本月热销
展恒基金(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27号院5号楼6层0615A
客服热线:400-818-8000
客服邮箱:CALLCENTER@myfp.cn
Copyright©2004-2021 北京展恒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风险提示:展恒基金网所提供基金产品均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展恒基金不对基金产品业绩做任何保证,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基金产品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特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特定产品所特有的投资风险等),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展恒基金网刊载的所有信息(包括基金产品宣传推介材料)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展恒基金网的任何推荐和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的预示或预测,投资者应独立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