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讯
【重磅会议传递积极信号!2023年拥抱1.8万亿资金】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整体基调较为积极,务实求真,着眼当下,更为注重明年经济增长和信心的恢复;并且在疫情、地产、国企与民营经济、开放等多项重大问题回应了市场关切,在短期和中长期经济发展层面均释放较多积极信号,不仅有助于提振企业家信心,也有利于投资者信心的修复。宏观环境从不确定性迈向确定,股票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海外紧缩与强势美元中后期,外资亦有望回流中国市场。2023年拥抱资金的回归,入市资金预计为1.8万亿。近期防疫政策优化以及地产政策加力支持后,2023年一季度疫情影响的高峰过后经济可能有更明显的修复。
【“定心丸”提振信心,基金看好“消费牌”】公募基金公司表示,中央经济会议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明确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这极大提振了资本市场信心。基金经理直言,消费是稳经济的“压舱石”。作为“长坡厚雪”赛道,消费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突出。消费场景逐渐恢复后,线下服务和社交相关领域诸如餐饮、交通等弹性明显,必选消费或一直保持韧性。2023年消费板块有更多机会值得挖掘。消费板块布局应重点关注以下三条产业链:一是食品饮料板块。二是出行产业链,比如餐饮、旅游、酒店、航空、机场、免税等板块。三是地产产业链中的后周期板块,如轻工、建材、家电等。
【如何借道基金布局跨年行情?】本轮反弹行情呈现大盘股相对占优的情况。从历年的四季度市场表现来看,由于存在兑现收益、布局明年、追求稳定的投资预期,投资者的操作往往偏向保守,大盘风格会相对占优,所以像沪深300这样的大盘宽基指数,近期表现较好。从资金面看,数据显示仅11月北向资金净流入额就超过600亿元,而北向资金更偏好大盘蓝筹股。想要把握跨年行情,不仅要顺应政策方向、市场趋势,还要考虑风格的转换,尽可能在市场风格、基金风格和自身风格之间寻找交汇点。短期市场走向无法预测,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以长期心态看待投资,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长期看好的行业和产品,这样即使没有完全抓住跨年行情,也不会影响长期布局。
【稳增长方向新增信心,港股政策交易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增强经济信心,推动港股基本面预期继续修复。整体而言,本次会议对2023年宏观政策定调相比此前的政治局会议更加积极,稳增长成为核心,并将扩内需放在了战略层面。由于港股大部分企业营收都来源于国内需求,且前期跌幅超过A股相关板块,我们认为后续扩内需仍有政策,港股盈利预期上修值得期待。本次会议对于“稳增长”基调提出了新的要求,结构上可分为促消费、保地产、稳就业三条主线。政策的边际变化显示出对经济修复信心的增强,短期内港股市场可能继续交易政策向好预期。后续需关注经济指标能否兑现;
【私募机构:当下是参与定增好时机】近日,TCL科技披露定增获配结果。根据公告显示,最终获得配售的认购对象共有19家,其中高毅资产邓晓峰旗下基金获配接近4.5亿元,公募大佬陈光明旗下睿远基金获配近3亿元,百亿私募正圆投资获配3亿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定增市场明显回暖。其中下半年以来共募资3981亿元,占比超过六成。当下是参与定增的好时机。10月定增项目平均折价率为八六折,11月平均折价率为八三折,进入折扣“丰美”阶段。平均折扣率的扩大,提升了安全垫。 纵观市场,私募巨头参与定增的热情也明显升温,高毅资产、景林资产等头部私募在下半年不断出手。
相关基金:
华夏沪深300指数增强A、申万菱信中证500优选增强A、易方达上证50指数A
相关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