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场108只可转债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超过10%】 一度仍被视为小众品种的可转债已经不知不觉走出了近三年牛市,截止9月26日,中证转债指数今年以来上涨12.45%,不仅跑赢上证50、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等主要股指,更是大幅跑赢了中证偏股型基金超10个百分点。全市场108只可转债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超过10%,包括广发可转债、华商可转债在内,多达15只可转债基金年内收益超过20%,赚钱效应可观。
【首批科创50ETF成立一年,规模合计超400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首批4只科创50ETF成立以来,规模合计408.71亿元。4只基金发行时上限均为50亿元,相比之下,规模已实现翻倍式增长。此外,参照科创板龙头股投资的双创50ETF在今年6月陆续成立,华夏、易方达等10家公募旗下双创50ETF最新规模合计达到308.49亿元,成立3个月较初始规模增长了58%。科创50ETF推出,为科创板市场增加了核心配置力量,对于优化投资者结构和提升市场活跃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周A股ETF表现分化】 上周,A股三大股指维持震荡走势,A股ETF表现分化,军工、光伏ETF涨幅居前。三个交易日总成交额为935.92亿元。从资金流向来看,宽基指数ETF受青睐,Wind数据显示,以区间成交均价计算,上周A股ETF获资金净流入16.82亿元。窄基指数方面,国泰中证煤炭ETF净流入5.69亿元,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净流入5.31亿元,广发中证基建工程ETF净流入3.03亿元。当前市场处于风格的切换期,可把握中期超额收益机会。
【百亿级私募数量突破90家,业绩分化明显加剧】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百亿级私募数量已超过90家。不过,从业绩表现来看,百亿级私募之间分化明显加剧,新晋成员收益颇丰,部分知名头部私募却表现不佳。今年以来市场风格和行业的轮动节奏加快,投资难度加大,业绩分化随之加剧。后续A股大概率维持震荡走势。另外,分策略来看,量化策略更具优势。
【寻找业绩之“锚”,基金机构苦练“火眼金睛”术】 近期市场持续震荡,此前强势的新能源板块出现调整,消费、医药等板块逐步走强,而上游大宗商品因为供需关系变化一度走强,近期表现则阴晴不定。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基金机构正在寻找市场确定性的“锚”。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预告陆续披露,基金投资以业绩为“锚”的情况逐渐显露。不少业绩表现优异甚至是超预期的上市公司,成为基金机构排兵布阵的重要阵地。
相关基金:
天弘沪深300指数增强A、长城中证500指数增强A、易方达上证50指数A
相关基金:
中融国证钢铁行业指数、华夏中证银行ETF联接A、易方达国防军工